自然地順著教育體制,Claire由國小升學至國中後,一整個家庭間的對話便開始三句不離“學習”二字,而更精確地描述應該是“如何學習”。若將國小的課程視為乘載著基本生活的認識,則國中的課程便是在此基礎上,開始呈現出各式專業觀念的雛形。倘若使用”實體“及“概念”兩種簡明的觀點進行描述,我們可以說絕大多數國小的課程,主要引導學生在“實體”也就是“具象”層次上進行思考,而絕大多數國中的課程,主要引導學生奠基於“具象”的基礎上,在各種“概念”也就是“抽象”層次上進行”縱向“思考,甚至逐漸開始藉由各種“抽象”觀念,尋求彼此關係上的“橫向”理解。適度地點出國小及國中課程的差異為第一步,人類大腦需要時間適應前述的“縱向”及“橫向“思考為第二步,唯有走過兩步才能真正適應國中課程的步調,尤其第二步需要不少時間,深知一切也就能意會到,並非催促與施壓便能在短時間內,透過成績看到國中學習的成果。
值得強調的是Claire往往無法從她媽媽那得到令她滿意的答案時,才會十分勉強地拿著考券或課本來向我諮詢,這當然跟每一位父母曾經教導孩子失去耐心,並且開始情緒不穩而說出生氣的話語有關,所以這時我必須說出她聽得懂的重點才行,但往往我不會直接回答問題,卻更像是引導如何思考問題,這對急於求得答案的她來說,會像是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雖然如此卻不得不說。
Claire:「我不知道要怎麼背這些地名!」
Howard:「妳拿社會課本來我座位好嗎?」
Howard:「在跟妳說要如何背之前,我要先跟妳說這不需要背,透過我等一下要跟你說的學習方式,看到問題後答案反而會自行浮現出腦海中。」
Claire想當然臉上掛著一副不相信的神情,在此同時我開啟電腦中的Google地圖,並且將課本翻至需要學習的頁面,然後開始了我要傳授的學習方式。
Howard:「首先,我要說明“抽象”及“具象”兩個名詞,妳可以把它們想成分別代表“概念”及“實體”。」
Howard:「再者,要開始學習“抽象”觀念前,必須懂得為“抽象”觀念尋找對應的“具象”實物,並在”具象“基礎上連結“抽象“觀念,才能真正開始針對”抽象“觀念進行深度理解,附帶一提的是”具象“最好為自己生活中所熟知的一切。」
Claire由於深感窮途末路,早已是淚眼狀態,聽我這麼艱澀一說後,更是呈現出兩眼呆滯,彷彿未來的希望渺渺,而接下來我也知道,必須開始引導她實際上運用這兩個原則,針對目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應用。
Howard:「好,現在回到問題上,課本上需要記住的五大洲、三大洋,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它們不在我們腦海裡所認識的世界中,所以可以將它們歸類為“抽象”類別。」
Howard:「緊接著我們將注意力導向Google地圖,在其中定位出自己居住且最為熟悉的台灣,並以此為中心延伸出認知的範圍,直至地圖上每一個相對不熟悉的角落,所以可以將整張地圖歸類為“具象”類別。」
Howard:「最終我們要將“抽象”與“具象”進行連結,從腦海中浮現出整張Google地圖開始,先將自己的居住地台灣定位,後向各個方向游移並定位出相對於台灣的五大洲及三大洋,同時在這樣的相對位置上賦予名稱。」
Howard:「透過以上這些學習的過程,當試題問起五大洲及三大洋時,腦海裡不會只浮現單調且無趣的名詞序列,而會先浮現出平常練習用的Google地圖,同時從自己最熟悉的台灣出發,開始進行各方向的搜尋,接著自動浮現出學習時所烙印的對應名稱。」
Howard:「後面這種學習方式,因為埋進了與妳生活相關的元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勢必因為切身相關而顯得有趣,最重要的是很容易回想起來,並且記住的時間會相當長
Howard:「這是一種善用人類“想像力”的學習方式,多多練習便能運用自如。」
Claire眼淚止住了,彷彿頓悟些什麼,這也許就跟數年前,第一次將她放進全英語環境下學習一樣,那幾週同樣也是淚眼汪汪直說要放棄,那時與她詳談此便是剛開始學習時,內心情緒低落無法跨過的檻,背負著一切並用心執著於學習的內容,這樣的檻便會漸漸跨過。相對於那次只談論到學習的”心法“,此次深入更多學習的“技法”,無論何者都必須親身實踐一段時間後,才能漸漸體會到學習的成效,姑且我認定半學期的時間,結合”心法“及“技法”且純熟地運用於學習中,應當是一個標準且適當的學習適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