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上雖已無火山活動,小油坑地底的岩漿庫依舊高溫炙熱,持續為地殼中的水分加熱,使其壓力變大並依循著地表的縫隙噴出,這些後火山作用可以藉由走近小油坑,無論在視覺、嗅覺及聽覺上得到證實。爆裂口呲呲作響的氣體直衝天際噴射而出,並在多個噴氣孔附近顯見硫磺色澤,當然還有那股久聞令人難以恭維的刺鼻味,這些種種造就了眼前壯觀的大自然景象。順著一旁小油坑登山口的石階前行,兩旁夾帶著箭竹半掩著正午的日光,走著走著來到視野開闊處,眺望著小油坑遊客中心、小油坑橋與竹子湖、頂湖,甚至是高空中出自小油坑噴射而出的煙霧,彼此為遠方優美的山谷地形增添不少動人氣息。踏著步道而上沿途分佈著或大或小的噴氣孔,在硫磺氣體經年累月的影響下,山勢植被上盡是紅黃參雜的芒草色澤,透過正中午的陽光直射更顯得幾分魔幻,而登山人群便在這樣偶有煙霧的奇特景緻中前行,既新奇卻又令人感到奇妙。持續前往七星山主峰、東峰的沿途中,得以遠眺右方不遠處的大屯山,造訪淡水常見的觀音山,甚至是遙遠九份的基隆山,更有台北市部份的行政區域,還有機會遠眺北海岸與金山的地貌。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佇立於東峰處望向主峰的山頭,除了群峰比鄰及交錯的美感外,還有分佈於北峰下方於冰河時期留存的孑遺被子植物—昆欄樹,藉此充份體驗到所謂的「北降現象」—原先應分佈於約2000公尺的中海拔地區,卻因為此處受冬季東北季風吹拂而呈現低溫,使其生長於此處僅有約1100公尺的海拔高度,走上一趟登山之旅,實則上了一堂大自然的禮贈課程,讓人深感收穫豐盛。儘管僅有單程1.9公里的來回路途,卻也花費了約莫三個小時,對於許久沒踏上登山路程的我倆來說,當然是恰恰剛好的體力訓練。結束今日行程前,藉由下午茶的名義,順道一遊文化大學愛富二、三街兩旁的美式鄉間建築,更在陽明天主教堂的盛開櫻花下,我倆分享著一顆顆金沙巧克力,為早已過去的西洋情人節,獻上彼此內心的誠摯祝福,知足常樂莫過於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