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年第五任阿拔斯哈里發哈倫.拉希德接見查理曼大帝代表團
「中世紀」起始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終止於西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教會力量占絕對統治地位而日顯腐敗。中世紀前期(西元476—約1000年),隨著「西羅馬帝國」崩解,人口減少、貿易萎縮、「民族大遷徙」(西元375—774年)持續進行、甚至許多「後羅馬王國」(西元476—800/886年)竄起、傳世文化甚少,因此被稱為「歐洲黑暗時代」。
- 「西羅馬帝國」崩解後,「拜占庭文明」、「西歐文明」及「伊斯蘭文明」共同延續過往「羅馬帝國」於歐陸所統治的疆域,其中「西歐文明」及「伊斯蘭文明」延續「西羅馬帝國」於歐陸所統治的疆域。
- 『拜占庭文明』:「東羅馬帝國」(西元476—1453年)中、後期統治疆域,橫跨巴爾幹半島(Balkans)及安納托力亞半島(Anatolia)。
- 『西歐文明』:「法蘭克王國」(西元481—843年)中、後期統治疆域,大致上為現今法國及德國。「威塞克斯王國」(西元519—927年)中、後期統治疆域,大致上為現今英國英格蘭大部分地區。
- 「法蘭克王國」隨著「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逝世後,西部輾轉分裂出「法蘭西王國」(西元987—1792年),其中、後期統治疆域,大致上為現今法國。
- 「法蘭克王國」隨著「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逝世後,東部輾轉分裂出「神聖羅馬帝國」(西元962—1856年),其中、後期統治疆域,大致上為現今德國。
- 「威塞克斯王國」在「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奠定統治基礎下,其後世逐漸擊退「丹麥人」的勢力,同時擴大整併疆域後,最終形成「英格蘭王國」(西元927—1707年),其中、後期統治疆域,大致上為現今英國英格蘭地區。
- 『伊斯蘭文明』:「阿拉伯帝國」(西元632—1258年)中、後期統治疆域,橫跨阿拉伯半島(Arabian Peninsula)、北非地區及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
- 西元476—800/886年:「後羅馬王國」(Post-Roman Kingdoms)或「野蠻王國」(Barbarian Kingdoms)時期,主要指「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在「西歐」及「北非」由非羅馬人(主要是日耳曼人)建立各式王國的時期。
- 『起始』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 『過程』《參照 “歐洲重要紀事:古典時代 [ 西元前九世紀—476年 ]” 》《過渡階段:古典時代至中世紀前期》所列舉的「後羅馬王國」或「野蠻王國」。
- 『結束』西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大帝」,在羅馬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Imperator Romanorum),為「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方首位統治的皇帝。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野蠻王國分佈圖。
814年查理大帝逝世時歐洲領土政權
- 『結束』西元886年:「威塞克斯王國」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有別於「丹麥人」征服島上部分領土,並且施行「丹麥人」律法的「丹法區」(Danelaw),其整併了其餘王國大部分的領土進行統治,並且擊退了「丹麥人」進一步的侵佔,而自稱為「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國王」(King of the Anglo-Saxons)。
802年大不列顛島上盎格魯—薩克遜王國分佈圖
886年大不列顛島上盎格魯—薩克遜王國及丹法區分佈圖
『拜占庭文明』
- 西元476—1453年:「東羅馬帝國」存續時期。
- 後世普遍稱其為「拜占庭帝國」,滅亡於「鄂圖曼帝國」。西元1453年,攻陷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而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巷戰中殉國。
『伊斯蘭文明』
- 西元632—1258年:「阿拉伯帝國」亦稱「伊斯蘭帝國」存續期間。
- 『崛起』:因為「東羅馬帝國」與「波斯帝國」連年戰爭,導致商路中斷而繞道至「阿拉伯半島」上的城市「麥加」,使其商業發展逐漸繁榮,隨後開始由「阿拉伯半島」向外擴張勢力。
- 『滅亡』:因爲「十字軍東征」、「突厥人」於地方軍閥割據及「蒙古人」西征而衰落,後者則造成被滅亡的衝擊,當時「智慧宮」幾近全毀。
- 西元762—1258年:「伊斯蘭黃金時代」亦稱「伊斯蘭復興」。伊斯蘭文明形同一個文化大熔爐,交融了來自古代兩河流域、波斯、埃及、北非、希臘、羅馬、中國、印度及拜占庭文化,並且進一步提升知識進行運用。
- 建立起「智慧宮」(位於現今伊拉克巴格達),其為圖書館及翻譯機構,亦是當時主要的學術中心,當時許多穆斯林學者亦屬於此機構的一部分。
- 從事近兩百年的「翻譯運動」,將這些地方的失傳古典,其中包括古希臘遺失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語」,再翻譯成其它當時使用的語言,隨後散佈至對應地區。
- 吸引穆斯林、基督徒及猶太人知識分子匯集於此交流,締造出跨文化的網絡。
- 追求知識下,同時貫徹了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科學論述及實驗、量化等方法。
- 興起教學及科學研究體系,包括醫院、圖書館、大學及天文台等等。
- 崛起同時擁有宗教及其它多領域知識的通才,比起專精單一領域的學者更為普遍。
- 促使全球化活動,基於許多地區透過貿易接觸穆斯林商人、探險家、學者等等,使得他們得以進一步融合所學新知,促進經濟發展。
『西歐文明』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系」—「法蘭克人」透過「法蘭克王國」,一統歐陸上西部王國林立的局勢,同時持續受「維京人」襲擊。
《參照 “歐洲重要紀事:法蘭克及義大利政權、王朝君主” 》
《參照 “歐洲重要紀事:中世紀前期 [ 西元 476/480—1000年 ]:維京人與法蘭克人交戰” 》
- 西元481—843年:「法蘭克王國」存續時期。
-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中、西歐最強大的多民族國家。
- 「墨洛溫王朝」及「卡洛琳王朝」進行統治。
- 西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大帝」,在羅馬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Imperator Romanorum),為「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方首位統治的皇帝。
- 滅亡後,領土分裂為「東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及「西法蘭克王國」。
- 西元843—855年:「中法蘭克王國」存續期間。
- 滅亡後,領土由「東法蘭克王國」及「西法蘭克王國」瓜分。
- 西元843—987年:「西法蘭克王國」存續期間。
- 「卡洛琳王朝」延續統治。
- 滅亡後,形成由「卡佩王朝」延續統治的「法蘭西王國」(西元987—1792年)。
- 西元843—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存續期間。
- 「卡洛琳王朝」及「奧托王朝」延續統治。
- 滅亡後,形成由「奧托王朝」延續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西元962—1806年)。
『西歐文明』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系」—「盎格魯—薩克遜人」透過「威塞克斯王國」,一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地區王國林立的局勢,同時持續受「維京人」襲擊。
《參照 “歐洲重要紀事:威塞克斯政權、王朝君主” 》
- 西元519—927年:「威塞克斯王國」存續期間。
- 西元825年:「威塞克斯王國」透過「埃倫登之戰」(Battle of Ellendun),確定取代了「麥希亞王國」於英格蘭地區的霸權地位。
- 「威塞克斯王國」將「埃塞克斯王國」、「蘇塞克斯王國」、「肯特王國」及「薩里王國」,併入「威塞克斯王國」的領土。
- 英格蘭地區僅存四個主要王國—「諾森比亞王國」、「麥希亞王國」、「東安格利亞王國」及「威塞克斯王國」。
- 西元865—878年:「維京人」組成「異教徒大軍」(Great Heathen Army),憑藉大規模勢力,企圖攻佔英格蘭地區四個王國的領土。
- 西元878年:「艾丁頓戰役」(Battle of Edington)爆發,「阿爾弗雷德大帝」與「古斯倫」界定出兩國邊界。
- 「威塞克斯王國」整併「麥希亞王國」西半部及「諾森比亞王國」北半部。
- 「東安格利亞王國」整併「麥希亞王國」東半部,形成「丹法區」(Danelaw),外加上「斯堪地納維亞約克」(Scandinavian York),兩處皆由「丹麥人」治理並施行丹麥人的律法。
- 英格蘭地區僅存「威塞克斯王國」、「諾森比亞王國」北部及「丹法區」。
- 西元886年:有別於「丹法區」(Danelaw),「阿爾弗雷德大帝」自稱為「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國王」(King of the Anglo-Saxons)。
- 西元900—924年:國王「長者愛德華」及麥希亞女領主「埃瑟爾弗雷德」,將他們的權力由「麥西亞王國」西半部,擴展到丹法區中、南部,奠定進一步政治統一的基礎。
- 西元924—955年:國王「埃塞爾斯坦」、「埃德蒙一世」與「埃德雷德」,將他們的權力擴展到整個「諾森布里亞王國」,以致於達成穩定的政治統一,「英格蘭王國」(西元927—1707年)誕生。
『北歐國度』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系」—「諾斯人」(Norsemen)藉由航向整個北大西洋地區,進行生存相關資源的掠奪,對上述的「法蘭克王國」及「威塞克斯王國」造成動亂。
- 西元793—1066年:「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系」—「諾斯人」(Norsemen),基於「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n)包括現今丹麥、挪威及瑞典,開始向各方向大規模擴張,而進入「維京時代」(Viking Age)。
- 「諾斯人」所組成的航海探險家、戰士、商人和定居者,被後世19世紀英國學者稱為「維京人」(Vikings)。
- 「維京」—源自「古斯堪的那維亞語」『vikingr』,意思是「遠征」,此名詞很快就被用來指稱西歐報導的襲擊活動或海盜行為。
- 探索整個北大西洋地區,進行著掠奪、貿易及殖民活動。
- 探索地區遍及歐洲及北美洲,包括現今的冰島、格陵蘭島、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部分地區、愛爾蘭北方列島,以及法國西北部、波蘭、俄羅斯西部、波羅的海三小國北部,甚至北非沿岸、義大利南部、土耳其伊斯坦堡西部,皆建立起長期居住點,更遠到達加拿大紐芬蘭島,但未建立起長期定居點。
維京人西元8–11世紀於歐洲的擴張版圖
- 西元793年—8世紀末:由「斯堪地納維亞半島」海岸向內陸擴張。
- 西元9世紀:向英格蘭東半部、蘇格蘭北部、愛爾蘭島南部海岸、「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內陸及冰島西部海岸擴張。
- 西元10世紀:向格陵蘭島西部海岸、冰島其餘海岸、法國北部海岸及俄羅斯西部擴張。
- 西元11世紀初—1066年:征服英格蘭、向義大利南部及北非海岸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