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重要紀事:法蘭克及義大利政權、王朝與君主

Posted on

Posted in 書籍閱讀, 歐洲重要紀事

 

查理大帝

 

  • 羅馬帝國(前27— 395年)
  • 東羅馬帝國(395—1453年)
  • 西羅馬帝國(395—476年)
  • 法蘭克王國(481—843年)
  • 墨洛溫王朝(481—768年)
  • 克洛維一世(481—511年):統一法蘭克—擁有了更大領土的號召力;征服高盧—奠定了法國基礎;皈依天主教—與教宗結盟並成為基督教教會的保護者。
  • 克洛泰爾二世(613—629年)
  • 達戈貝爾特一世(629—639年)
  • 丕平三世(751—768年)
  • 卡洛林王朝(768—840年)
  • 查理大帝、查理一世(768—814年):774年教宗加冕為「倫巴底國王」。800年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第一任),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三個世紀後,首位受教宗認可的皇帝。查理大帝逝世後,王國內部勢力鬥爭,以及「維京人」襲擊所造成的外部威脅,雙雙加劇逐漸走向分裂的態勢,《參照 “歐洲重要紀事:維京人與法蘭克人交戰” 

 

481—814年法蘭克王國領土擴張

 

814年查理大帝逝世時歐洲領土政權

 

  • 虔誠者路易、路易一世(814—840年):813年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第二任)
  • 830年代:爆發三次內戰。其生前的繼承計畫,因為兒子間不合而使得帝國四分五裂
  • 840—843年:其逝世後,路易一世之子—洛泰爾一世、日耳曼人路易及禿頭查理—再次陷入內戰。最終於843年簽訂「凡爾登條約」,共同瓜分整個「法蘭克王國」為「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及「西法蘭克王國」。

 

  • 中法蘭克王國(843—855年)
  • 洛泰爾一世(843—855年):主要瓜分萊茵河(Rhein)以西及羅納河(Rhone)以東領土,包括弗里斯蘭(Friesland)、洛泰林吉亞(Lotharingia)、阿爾薩斯(Alsace)、上下勃艮第(Burgundy)、普羅旺斯(Provence)及亞平寧半島中北部的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818年洛泰爾一世被虔誠者路易任命治理「義大利王國」,持續統治直至855年。
  • 東法蘭克王國(843—962年)
  • 日耳曼人路易、路德維希二世(843—876年):主要瓜分萊茵河(Rhein)以東領土,包括薩克森(Saxony)、東法蘭西亞(East Francia)、圖林根(Thuringia)、阿勒曼尼亞(Alamannia)、諾德高(Nordgau)、巴伐利亞(Bavaria)。825年日耳曼人路易即治理象徵其權力中心的「巴伐利亞王國」,持續統治直至876年。
  • 西法蘭克王國(843—987年)
  • 禿頭查理、查理二世(843—877年):主要瓜分西及羅納河(Rhone)以西領土,包括法蘭西亞(Francia)、勃艮第(Burgundy)、阿基坦(Aquitaine)、加斯科尼(Gascogny)、塞蒂馬尼亞(Septimanian)。838年禿頭查理即被虔誠者路易任命治理「阿基坦王國」,852年禿頭查理任命其子治理「阿基坦王國」。

 

843年凡爾登條約法蘭克王國領土分裂

 

855年:中法蘭克王國在洛泰爾一世逝世後滅亡
888年:法蘭克王國完整領土在胖子查理逝世後陷入永久分裂
855—888年:卡洛林王朝內部爭奪中法蘭克王國領土

887年:義大利貝倫加爾一世被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961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被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887—961年:各地王朝爭奪義大利王國王位

 

  • 中法蘭克王國(843—855年)
  • 卡洛林王朝(843—855年)
  • 洛泰爾一世(843—855年):817年及823年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第三任)
  • 855年:洛泰爾一世死後,根據臨終前所立的「普呂姆條約」,「中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交由其三子統治。

 

  • 洛泰林吉亞王國(855—869年)
  • 洛泰爾二世(855—869年):主要瓜分弗里斯蘭(Friesland)、洛泰林吉亞(Lotharingia)、阿爾薩斯(Alsace)、上勃艮第(Burgundy)。後續分裂成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上洛林公國」(959—1766年)、「下洛林公國」(959—1190年)、「施瓦本公國」(915—1313年),以及獨立的「上勃艮第王國」(888—933年)。
  • 下勃艮第及普羅旺斯
  • 查理二世(855—863年):主要瓜分下勃艮第(Burgundy)及普羅旺斯(Provence)。後續成獨立的「下勃艮第王國」或「普羅旺斯王國」(879—933年),以致於日後與「上勃艮第王國」(888—933年)統一為獨立的「勃艮第王國」或「阿爾勒王國」(933—1378年)。
  • 義大利王國
  • 路易二世(855—875年):主要瓜分亞平寧半島中北部的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850年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第四任)

 

855年普呂姆條約中法蘭克王國領土分裂

 

  • 863年:因應863年統治下勃艮第和普羅旺斯地區的查理二世逝世,洛泰爾二世及路易二世共同瓜分其領土。就上勃艮第、下勃艮第及普羅旺斯地區而言,路易二世瓜分大部分領土,而泰洛爾二世則瓜分少部分領土。
  • 870年:因應869年統治洛泰林吉亞王國的泰洛爾二世逝世,東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及西法蘭克國王「日耳曼人路易」簽署「墨爾森條約」,瓜分泰洛爾二世遺留下來的洛泰林吉亞王國領土。

 

870年梅爾森條約中法蘭克領土瓜分

 

  • 879年:西法蘭克國王結巴者路易、路易二世(877—879年)逝世後,其兩子路易三世(879—882年)及卡洛曼二世(879—884年)就位共治。
  • 879年:普羅旺斯的博索放棄對他們的忠誠,並且宣布下勃艮第及普羅旺斯獨立為「下勃艮王國」或「普羅旺斯王國」(879—933年),甚至被當地主教及貴族推舉為結巴者路易的繼承人,引起了新任兩位共治國王的征戰。
  • 880年:東法蘭克國王青年路易在西法蘭克王國巴黎主教邀請下,入侵了西法蘭克王國。
  • 880年:同時間維京人的襲擊不間斷,東、西法蘭克國王們為了共同應對,決定擱置他們之間的爭議,而簽訂了「裡伯蒙條約」,讓青年路易保持中立,自此為日後「法蘭西王國」及「神聖羅馬帝國」確立邊界。
  • 880年:在「裡伯蒙條約」中,西法蘭克王國割讓「墨爾森條約」中,所瓜分洛泰林吉亞王國的領土予東法蘭克王國。之後,兩位西法蘭克國王亦能專心面對普羅旺斯的博索。

 

880年裡伯蒙條約西法蘭克王國領土分裂

 

  • 882年:「下勃艮王國」或「普羅旺斯王國」(879—933年)領土再次被併入西法蘭克王國。
  • 888年:胖子查理逝世後,帝國再次陷入分裂,「下勃艮王國」或「普羅旺斯王國」(879—933年)再次復辟,而「上勃艮第王國」(888—933年)亦在此時成立。

 

900年勃艮第政權—上勃艮第王國(獨立)、下勃艮第王國或普羅旺斯王國(獨立)及勃艮第公國(隸屬於法蘭西王國)

 

  • 東法蘭克王國(843—962年)
  • 卡洛林王朝(843—911年)
  • 日耳曼人路易、路易二世(843—876年):納入「中法蘭克王國」的洛林成為日後「神聖羅馬帝國」的雛型。
  • 巴伐利亞的卡洛曼(876—879);薩克森的路易或青年路易、路易三世(876—882);胖子查理、查理三世(876—887年)共治:881年教宗加冕胖子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第六任)。最後一位統治法蘭克人所有領土的皇帝。887年被阿努爾夫廢黜並取代,此後大帝國正式四分五裂,當地的貴族開始從自己人當中選舉國王。
  • 阿努爾夫(887—899年)
  • 童子路易、路易四世(899—911年)
  • 康拉丁王朝(911—918年)
  • 康拉德一世(911—918年)
  • 薩克森王朝(919—962年)
  • 亨利一世(919—936年)
  • 奧托一世(936—962年)
  • 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
  • 薩克森王朝(962—?年)
  • 奧托一世(962—973年):962年教宗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 奧托二世(973—983年):961年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 《參照 “歐洲重要紀事:神聖羅馬政權、王朝與君主” 》

 

  • 西法蘭克王國(843—987年)
  • 卡洛林王朝(843—922年)
  • 禿頭查理、查理二世(843—877年):875年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第五任)。876年應教宗請求,出兵協防義大利南部,以抵禦薩拉森人的入侵。
  • 877—881年帝位虛懸
  • 結巴者路易、路易二世(877—879年)
  • 路易三世(879—882年)及卡洛曼二世(879—884年)共治
  • 胖子查理、查理三世(884—888年):881年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第六任)。最後一位統治法蘭克人所有領土的皇帝。888年後大帝國正式四分五裂,當地的貴族開始從自己人當中選舉國王。
  • 羅伯特家族(888—898年)
  • 奧多(888—898年):強者羅伯特之子
  • 卡洛林王朝(898—922年)
  • 簡單查理、查理四世(898—922年)
  • 羅伯特家族(922—923年)
  • 羅伯特一世(922—923年):強者羅伯特之子
  • 博索尼德王朝(923—936年)
  • 魯道夫(923—936年)::強者羅伯特之子羅伯特一世之女婿
  • 卡洛林王朝(936—987年)
  • 路易四世(936—954年)
  • 洛泰爾(954—986年)
  • 路易五世(986—987年)
  • 法蘭西王國(987—1792年)
  • 卡佩王朝(987—?年)—羅伯特家族支系
  • 雨果.卡佩(987—996年)
  • 羅伯特二世(996—1031年)
  • 《參照 “歐洲重要紀事:法蘭西政權、王朝與君主” 》

 

  • 卡洛林王朝統治的義大利王國(774—888年):義大利國王幾乎同時為羅馬人的皇帝
  • 查理大帝、查理一世(774—781年):義大利國王、法蘭克國王、羅馬人的皇帝
  • 義大利的丕平、丕平.卡洛曼(781—810年):義大利國王。查理大帝之三子,被其任命統治義大利王國。
  • 義大利的伯納德(810—818年):義大利國王。義大利的丕平之私生子,被查理大帝任命統治義大利王國。虔誠者路易、路易一世為三位兒子規劃法蘭克王國領土未來歸屬時,欲將義大利王國交由洛泰爾一世而殺害他。
  • 洛泰爾一世(818—855年):義大利國王、中法蘭克國王、羅馬人的皇帝
  • 路易二世(844—875年):義大利國王羅馬人的皇帝
  • 禿頭查理、查理二世(875—877年):義大利國王、西法蘭克國王、羅馬人的皇帝。路易二世指定卡洛曼為義大利王國繼承人,但被禿頭查理、查理二世奪取王位。
  • 巴伐利亞的卡洛曼(877—879年):義大利國王
  • 胖子查理、查理三世(879—887年):義大利國王、東法蘭克國王、西法蘭克國王、羅馬人的皇帝。887年被阿努爾夫廢黜後,大帝國正式四分五裂,當地的貴族開始從自己人當中選舉國王,而義大利的貝倫加爾一世被推選為義大利國王

 

  • 其它王朝統治的義大利王國(887—961年):陷入王朝間的反覆鬥爭。貝倫加爾一世逝世前,義大利國王同時為羅馬人的皇帝。貝倫加爾一世逝世後,僅有義大利王位繼承,而羅馬人的皇位懸宕38年。
  • 義大利的貝倫加爾一世(887—889年)
  • 887年阿努爾夫廢黜東法蘭克國王胖子查理後,貝倫加爾一世被當地貴族推選為義大利國王,但遭遇多名王位覬覦者的挑戰。
  • 887年被教宗「史蒂芬五世」(885—891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888年面對東法蘭克國王阿努爾夫欲併吞義大利王國,義大利貝倫加爾一世以作為其封臣而保有統治權。
  • 889年圭多三世爭取西法蘭克國王失利後,轉為與貝倫加爾一世爭取義大利國王而成功。
  • 斯波萊托的圭多三世(889—894年)
  • 889年被教宗「史蒂芬五世」(885—891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891年被教宗「史蒂芬五世」(885—891年)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 892年圭多三世勉強教宗「福爾摩斯」(891—896年),為其子蘭貝托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藉此抵抗貝倫加爾一世欲奪取義大利王位。
  • 斯波萊托的蘭貝托(891—898年)
  • 891年被教宗「史蒂芬五世」(885—891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892年被教宗「福爾摩斯」(891—896年)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 阿努爾夫(894—899年)
  • 894年教宗「福爾摩斯」囑意下,東法蘭克國王阿努爾夫前來與貝倫加爾一世合作,共同擊退圭多三世,而被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之後,圭多三世逝世。
  • 894年教宗「福爾摩斯」拒絕蘭貝托的要求,再次為其加冕而被囚禁。
  • 896年教宗「福爾摩斯」求救下,東法蘭克國王阿努爾夫前來解救,而被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之後離去只留下貝倫加爾一世,而他與蘭貝特協議分割王國來共同治理。
  • 普羅旺斯的路易(900—905年)
  • 899年馬札爾人入侵,貝倫加爾一世卻大敗而遭貴族質疑保護的能力,轉而支持普羅旺斯的路易作為義大利國王。
  • 900年擊敗貝倫加爾一世
  • 900年被教宗「本篤四世」(900—903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901年被教宗「本篤四世」(900—903年)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 902年被貝倫加爾一世擊敗而遠離
  • 905年再次反擊貝倫加爾一世依舊戰敗而被迫放棄王位及皇帝
  • 義大利的貝倫加爾一世(905—924年)
  • 915年被教宗「若望十世」(914—928年)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以應對南部薩拉森人的威脅。
  • 勃根地的魯道夫二世(922—926年)
  • 922年當地貴族轉而支持魯道夫二世作為義大利國王
  • 922年被教宗「若望十世」(914—928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923年擊敗貝倫加爾一世而廢黜其王位
  • 924年貝倫加爾一世遭殺害,此後皇帝頭銜懸宕38年。
  • 阿爾勒的休(926—947年)
  • 926年當地貴族轉而支持休作為義大利國王,魯道夫二世則被驅逐出境。
  • 926年被教宗「若望十世」(914—928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931年其子洛泰爾二世被教宗「若望十一世」(931—935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944年當地貴族及主教群起反叛
  • 946年當時最大封建地主貝倫加爾二世,作為共同攝政王以避免戰爭。
  • 阿爾勒的洛泰爾二世(947—950年)
  • 947年休逝世後僅是名義上的義大利國王,實際掌權為貝倫加爾二世。
  • 伊夫雷亞的貝倫加爾二世(950—961年)
  • 950年被教宗「阿加皮托二世」(946—955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950年其子阿爾達貝特二世被教宗「阿加皮托二世」(946—955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951年貝倫加爾二世篡位及強迫聯姻鞏固王位的舉動,引來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進行干預,在沒有軍隊交鋒下安然進入,並且得到當地貴族及神職人員的支持,導致貝倫加爾二世逃離,而「奧托一世」自行宣布為「義大利國王」
  • 961年教宗「若望十二世」(955—963年)求救於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以避免貝倫加爾二世侵略領土。
  • 961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廢黜貝倫加爾二世及阿爾達貝特二世王位

 

  • 薩克森王朝統治的義大利王國(961—年):義大利國王同時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奧托一世(961—973年)
  • 961年被教宗「若望十二世」(955—963年)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 962年被教宗「若望十二世」(955—963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