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最後一天,除了詫異於時光飛逝外,更常從第一天的行程記憶開始回想,重回當時感受的起伏,而一路直至正在回憶的此刻—這是一種將記憶整理完好,然後準備封箱保存的傳統作為,直至返家後,千絲萬縷的感受興起之時,以便再次開箱仔細翻閱一番。這趟旅程猶如過往的計畫模式—本人負責規劃行程,內人負責安排住宿地點。儘管旅程的樂趣對於小孩們而言,從第二天造訪鸞山森林博物館及鹿野熱氣球後,就從此再也沒有高漲過,但身為父母的我們目標其實相當明確:欲透過旅行的形式,深埋入大自然友好及家人情感團結的幼苗,於小巧尚待茁壯的心靈;所以,當我們聽聞小小的無聊抱怨聲時,常常臉掛著一抹微笑輕巧地帶過,內心終究迴響著那一段哲理:「表象始終能引人入勝,但事過境遷後,內心深處湧起的感受方能深刻雋永。」於是,我們默默地等待遙遠的那天來到。
完整巡禮過buffet後,熬不過再次游泳的聲聲催討,隨即開啟了極度悠閒的早晨時光—透藍的池水與濃厚的童興烙印在封箱前的記憶裡,那裡的歡笑互動堪稱人間天堂,天陰陰的、心靜靜的,感受任憑眼前的景象起舞著—一會兒扶著浮板踏水而過;另一會兒套著泳圈漂浮而過。此刻,對於水的記憶,小朋友們或許十分熟絡;然而,對於山林的記憶,未嘗不是以親身敞徉其中,暗自被紀錄下來了呢?
從知本起身離去,也意謂著八天的旅程正式劃下完結。循著公路費力上坡的同時,雙眼仍然隔著對向車道,硬生生地眺望著華源海灣的那一絲美好—寬闊悠然的沙岸交會著週而復始的浪潮,我們的別離未讓這一切停下,卻引領著我們霎那間頓悟,別離不意味著斷裂而停滯,更應將鮮明耀動的風光,勞勞地置放於內心深處。享用完午餐之際,本著腳踏山林土地之處,透過遙望遠方的視覺動線,穿越過黑暗漸次明亮的四方隧道,又再次連結至那一端遼闊的海洋;隨著逐步前進之際,隧道口的黑暗逐漸擴大而淹沒了我;驀然地持續前行,光明又遂行逐漸地吞沒了黑暗。明亮隧道口的崎嶇壁面上,記錄著藝術家呈現的神話式畫作,表達了透過積極的想像,欲連結山林及海洋的內心圖像,猶如佇立在此畫作前旅人的思緒,創造出一幅令人深入思考的未來生活景象:台東這個連結山林及海洋的優美勝地,我們該如何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得以安置它在我們心中的印象呢?藝術的表象呈現,其實促進了深邃的背地哲理—先震撼普遍的人心後,再靜心地思考洶湧的思緒感受。告別台東前的這幅畫作,連帶著八天旅程的豐碩回憶,適時給了我臨別前思想上的無窮動力,足以在未來的人生途中微波盪漾,持續好久好久。再會了,台東的最美山水!感謝你富足了我們的心靈!
旅遊當晚的心情小品:
最後一天於台東的行程,順應著小朋友早晨一睜開眼,便期待游泳的興奮言情,於知本的飯店用完早餐後,一直陪伴她們在兒童池直至11:00 check out前。行經太麻里華源村的華源海灘時,稍作停留觀看海洋的美,隨後轉往太麻里金崙村的鼎倫牛肉麵用餐,狹小的巷弄內,擠滿了前來用餐的人們。一旁即是「別有洞天」的景緻,從遠方往洞口望去,可以看見漸層的蔚藍海洋;洞口那端的壁面上,繪製著南迴藝術計畫的創作,將原住民的神話故事,作為連結涵洞兩端的山林與海洋,在大自然的過渡時空中,安置了人文發展的想像。如果每次的旅程,需要在結束前回想歷程後,下個回顧過後的結語,這樣的藝術構想,我認為很相當合適—抱持著從大自然出發的觀點,去連結人類所需要發展的事務;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裡,那樣將人類協調大自然而作的各種論述,意外地與這幅藝術創作相呼應;有時候回頭想想,主流思潮真的是正確的嗎?從這次的旅行後,我發覺那也許只是一種盲從,只是一種框架下的觀點延伸;一趟旅程最重要的是打破框架之下,用心來體驗一切,在我的想法裡,這才是真的在旅行。告別台東回程的路上,戲劇性的雲朵開始盤據天空,隨之海洋也呈現漸層的藍色狂想;近1500公里的里程數,旅程結束了,心的旅行才正要開始—攝影與文字的交會,也才正要展開⋯
行程:
台東縣.台東市.F HOTEL知本館.早餐 ->
泡湯、游泳 (11:00) ->
台東縣.太麻里鄉.華源海灣 ->
台東縣.太麻里鄉.鼎倫牛肉麵.午餐 ->
台東縣.太麻里鄉.別有洞天.觀賞洞口中的海岸景緻 ->
台南市.永樂燒肉飯、無名豆花、道南館自家烘焙咖啡館.晚餐 ->
竹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