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一遊,在俊偉且優美的山林中,取得心如止水般的寧靜;回程後透過刻意的反思,才頓悟置身於大自然中,得以直接面對內在自我,並營造出與自身情緒對話的機會,進而產生平緩情緒的療效;於是,為了孩子們未來面對挑戰時,懂得適時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才因此帶著孩子們踏上小百岳的路途。即將起啟程前,仔細端詳下方馬拉邦山的整體路線圖,最終有了以下的初步規劃。由於假日期間「第一停車場」相較於「錦雲山莊」有較多的車位,故決定將車停妥於第一停車場,隨後步行約4.7公里的產業道路抵達「上湖登山口」。自「上湖登山口」啟登並穿越過「竹林」抵達「古戰場紀念碑」,再接續前行穿越過「楓林」抵達「馬拉邦山」峰頂三角點,此段上坡路途全程約2公里。自「馬拉邦山」峰頂三角點下行,穿越過「木棧道」、「櫸木群」、「衫林」及「情人二號橋」抵達「情人湖登山口」,此段下坡路途全程約2.2公里。最後,再由「情人湖登山口」行走約3.2公里的產業道路直至「第一停車場」,以此完成總長約12.1公里的環狀路線。計畫固然是計畫,一切都充滿著變化;這次的變化在於挑戰稍大,使得腳力透支而人心浮動,成為一趟了解全家大小一起行動的極限之旅。
車輛停妥後,開始踏上規劃行程的路途;步入開闊的盆地地形後,眼見一座又一座的草莓園,以及周遭低矮山勢的圍繞,整體的樸實中飄逸著優美的氣息,儼然成為連續上坡前的獎賞。孩子們開始姿態慵懶並伴隨著哀嚎聲,我則是展露出一付虎爸的樣貌,冷言告知她們好好走路,累了只要說聲需要休息即可,大可不必生不如死的樣子;然而,只見眼前的路越來越陡峭,背負著全家人飲用冷、熱水的我,顯然也已經開始喘氣連連,外加上氣候逐漸炎熱,行走一段路便開始佇足稍作停歇,一停一走持續交替之下,才抵達了錦雲山莊。
雖然錦雲山莊如同網路資料所言車位極少,周遭卻多了許多私人收費的停車處,這點實在始料未及,讓我們平白無故地踏上這段折騰腳力的路程,體驗到何謂天人交戰!一抹抹紫色花朵團簇於樹梢,在萬里晴空及無釐頭笑顏的襯托之下,可以說綻放苦行僧頓開思緒般的喜悅。踏上接續而來的緩坡,居高臨下放眼於方才的盆地地勢,細長白雲悠然浮於山際,人間仙境並非隨意的浮誇之詞,卻是那麼自然地與眼前的景緻合而為一。
揮別景緻的和諧樂聲,迎來竹林並列的陡峭道路,蜿蜒而上顯得自若,踏上的每一步卻不斷地伴隨著滴落的汗水與喘氣聲;小孩們的肢體亦是扭曲,步伐更加地緩慢,時間遠遠走在大夥的前列,在這只能堅定地踏出每一步,這是一段磨練意志的路程;眼前的登山口逐漸浮現,標示著主要登山行程的開端,卻讓人感受到彷彿登頂般的雀躍。
由登山口步上階梯,依舊是竹林於兩側相伴,日光斑駁的身影輾轉落於眼前步階,微風輕拂著沙沙作響的竹林,光影也隨之搖晃波動;趕緊拉著Claire看著眼前的奇景,動態且多層次的光影之舞,藉由大自然之手催化而出,身為人類的我們也只能讚嘆其美妙。踏著婆娑起舞的光影而上,逐漸過渡至楓紅點綴的樹林地帶;猶如菜市場採買的人潮,踩踏著盤根錯節的裸露樹根,就只差在沒有比肩而過;偶然抬起頭來逆著陽光仰視,可見萬綠叢中的些許火紅,數大並不一定是美,眼前的色彩對比亦是豐盛的視覺饗宴。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標示著那段大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日本人急欲將台灣整體納入有效的治理範疇,在山區對於當時的泰雅族原住民,極盡一切所能地征服,以及原住民起身奮勇抵抗的相關歷史。眼前的紀念碑佔據了馬拉邦山區義勇抗日唯二事件之一,儘管當時日軍失守而死傷慘重,卻在調動更大規模軍隊反擊之下,讓泰雅族原住民消失於山林之中。這段慘烈的歷史道盡了台灣當時的主人們,利用珍貴的多彩生命,頑強地保衛家園的完整性及自我意識的主體性,所做的一切努力;如今予以回顧,免去民族彼此對立的愛恨情仇,更能看見那份意志驅動的決心,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形成衝突,也是這段歷史值得回顧的主要原因。
逐漸走向山峰並持續領略楓紅之美,恰如其分的火紅交錯於通透明亮的嫩綠,賞心悅目之際更將寧靜彌留於內心。佇立於人滿為患的峰頂,隔著灰蒙眺望大安溪穿梭於群山間造就的河谷地形,白雲湧起於稜線之上,更賦予了眼前景緻富饒的生機。
排隊合影後,踏上了綠意盎然的木棧道,眼前迎接我們的是成片的櫸木林;於此不自覺地放緩了腳步,時而欣賞著躍上樹梢的綠意生機,時而俯視薄霧中的日光幻化而出,哪怕是匆匆而過並自認平凡如常的一切,仔細端詳皆充滿著無窮盡的美。順著一路上優美的山林小徑,很快便抵達了天湖登山口,一旁的湖水早已乾凅,此時切換到鋪設柏油的產業道路,行至後段的陡峭下坡,腳力耗盡而痠軟的疲憊感,一整個由下而上襲來,最終抵不過連續下坡的考驗,在路旁的涼亭歇息時,露西小姐抓緊時機攔下一台下山的車輛,我們一家老小於是轉由搭著便車,完成環狀登山行程的最後一哩路,抵達睽違已久的第一停車場。
乘著將屆黃昏的橘黃光彩,穿梭於來時的山間小路,今日以來的艱辛與隨之而來的體悟也湧上心頭。在登山過程中面對地形的險峻,也帶著小孩們持續的身體力行,並同時告知未來生活中遇見困難時,一樣也必須堅定自己的意志,學會與困難共處並持續思考解決辦法;選擇一昧地埋怨並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自己的意志更加消沉,終將被眼前的困難擊倒。思考是讓自己比困難還巨大的一個辦法,唯有比困難還大,才能居高臨下並與之共處,同時專注在自己思考的結論,持續透過實踐而擺脫困境。登山便是攀登自己心裡的那一座山,這也是每個月一次拉著全家一同登山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