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墨爾本: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ity of Melbourne

Posted on

Posted in 墨爾本, 旅行攝影, 深旅海外, 澳大利亞, 藝術攝影

 

33162899818_ac4f57f4c4_k-3

 

晨起:

連日來於墨爾本的旅遊行程,即將在今日早上10點鐘,離開旅館前往機場之下整體完結;然而,眷戀著墨爾本市中心的咖啡香氣及文化,趁著大家熟睡之際,堅持拜訪完最後一間咖啡小舖,於是私自早了個大早,徒步前往跨越三個街區外的Patricia Coffee Brewers。在交替步伐的微熱升起下,早晨的空氣顯得異常地清新微涼,而毫無一絲沉重的牽絆,這段不在預定行程中的探索路途,走來便是如此的適切愉悅;一直滿心期望在面對收銀台黑框白底的菜單下,從WHITE、BLACK或FILTER三個簡潔的選項中,挑選出符合當時心境的飲品,並點選一個可頌或是餅乾,然後選擇一個靠窗的站位,好好享受當下的餐點,但這樣不在現實裡的想像,卻在輾轉抵達Little Bourke St.及Little William St.時,硬生生地被緊閉的大門所打破,站立在Little William St.來回確認多次後,也才興起了不得不放棄的念頭。

52537109_1986100948365150_8720835700348178072_n照片敘述:Patricia Coffee Brewers 牆面菜單
參考網站:https://kmgram.com/user/marina1214/

即將離去時,正好促使我抬起頭回望,面對著維多利亞州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Victoria),那座直徑達16.8公尺且由淺銅覆蓋(shallow copper-clad)的大穹頂(Dome),也才得以直視那道清晨的斜射光,刻劃般地落在上方的24根立柱群(Ionic Column),而個別安然矗立在鼓形石塊(drum)上,更呈現出亮暗交織的壯闊氣勢,讓身處於巷弄幽暗中的我,頗有一股明燈探照黑暗的臨場感受,這大概是撲空後無形中的回饋,讓我不至於空手而回吧!

supreme-court-of-victoria1
照片敘述:Supreme Court of Victoria 俯視圖。
參考網站:https://www.weekendnotes.com/heritage-tour-of-the-supreme-court/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Melbourne City Building :

隨意決定由Little Collins St.返回,行至與Elizabeth St.的交叉路口時,鄰近大樓玻璃帷幕的暖黃反射光,正以不規則的亮塊落在轉角處的建築上,它是建造於1888年的四層磚造(brick)墨爾本市建築(Melbourne City Building),以其又舊又髒的外觀,透過如此耀眼的方式吸引著目光,呈現出當時以炫耀賣弄的方式,融合墨爾本1880年代繁榮時期,多種且分散的古典建築元素及樣式,包括立柱(column)、壁柱(pilaster)、壁龕(aedicule)、巴洛克風格(Baroque style)的三角形楣飾(pediment),以及由陡峭石板屋頂(steeply pitched slate roof)、鍛鐵(wrought iron)裝飾及大量的煙囪頂管(chimney),所共同組成的獨特屋頂輪廓線(picturesque roofline);這樣獨特的建築設計風格,在墨爾本市中心是相當非比尋常的,對於我而言,由於不規則亮塊的巧妙疊加,更是非比尋常中的極度獨特。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Melbourne Town Hall :

回到旅館前,在Swanston St.與墨爾本市政大廳(Melbourne Town Hall)美妙地相遇,之所以美妙在於街道上行人寥寥可數、氛圍持續保持輕盈,以及市政大廳整體發散出土黃色澤的光芒,呈現出尊貴又雅緻的動人氣息;從Little Bourke St.這一路走來,目光頃刻間與之相會時,一時片刻則難以將注意力移向它處。在行前的序中,針對了墨爾本這個地方做了概略的簡介,而眼前這座市政大廳,便是隸屬於維多利亞州(Victoria State)之下,其中一個當地政府區域(Local Goverment Area)—墨爾本市(City of Melbourne),其市政管理中心的所在地(seat)。

攤開墨爾本此處的發展歷史,1837年合法化為皇冠定居地(Crown Settlement),1842年整合成城鎮(town),直至1854年才建造完成它的第一座「城鎮大廳」(Town Hall);這段正在興建城鎮大廳的期間,由於前來定居的人口數不斷增加,維多利亞女王在1847年宣告其為城市(city),淘金熱(gold rush)接續在1851年開始興盛,則更進一步推升人口增加,使得在1860年代早期,城鎮大廳規模的不足已無法容納更多的行政空間,於是拆除了第一座建立的城鎮大廳,並透過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Princes Phillip, Duke of Edinburgh ),其為時任英國及其它聯邦區域(United Kingdom and the other Commonwealth realms)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夫婿,在1867年來訪之下,立下(lay)了更加宏偉的市政大廳建築基石(foundation stone),而在1870年建造完成;在1887年時,在Swanston St.的入口處,額外興建了門廊(portico);在1908年時,擴建附屬的行政建築物(Administration Building);然而,在1925年的一場大火,摧毀了市政大廳的主要建物,在失去一些原設計精細的工法之下,透過延伸Collins St.一側的建物規模,順勢換來嶄新並更為寬大的市政大廳,以此持續延續至眼前這座美麗的建築。

未包含行政附屬建築物的市政大廳,主要由當地著名的建築師Joseph Reed,以及其與Barnes所開設的公司所設計,遵循法蘭西第二帝國式風格(French Second Empire style)而設計,其主要的特色在於石板(slate)鋪設的馬薩式屋頂(Mansard roof)、塊石砌築的藍石基座(rusticated bluestone plinth)、超過單層樓高的巨柱式(giant order)歌林多立柱(Corinthian Column)及壁柱(pilaster)、閣樓樓層(attic storey)及街角的鐘塔、以神殿(temple)三角形楣飾(pediment)樣式所呈現的中央門廊(portico)等等,集體顯現出兩層(two storey)式的砂石(freestone)建物主體,這些便是心中褪去耀黃的表面風華後,能夠靜下心來仔細觀察的主要因素。

f93c4b443327c82e77948e0ecb1e1f99
照片敘述:希臘神殿設計的關鍵示意圖。
參考網站:https://www.pinterest.com/pin/180495897545066520/?lp=true/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墨爾本在1880年代開始其繁榮時期,直至1890年代晚期,市政大廳在針對聯邦(federation)設立的議題上,提供了重要決策會議的場地,而這些會議由許多著名且密切相關的人士參與,更標示著聯邦設立動向的重大進展。首先是1890年針對聯邦議題,所召開的Australian Natives’s Association Inter-Colonial Conference;在1890中期所召開的一系列會議,以成立Australian Federeation League of Victoria;在1895年所召開的公共會議,由三位殖民地總理(premier)所參與;在1898年所召開的大型公共會議,會議的主題攸關於第一次聯邦公投(Federation Referendum),標示著維多利亞洲親聯邦活動(pro-Federation campaign)的高潮。

我在市政大廳的對街處,不斷地尋找除了主體建築物外的城市元素,那是依舊綠意盎然的街區大樹、緩緩駛過的城市電車、頂著尖塔隱現的遠方聖保羅主教座堂(St Paul’s Cathedral),以及至始至終最重要的清新空氣,它們彼此緊密地結合著,隨著凝視視野的不同,共構出眼前一幅又一幅的美麗畫面;這樣的清晨是我始料未及的,從那杯錯身而過的咖啡開始,直至現在不絕的讚嘆聲響為終結,遠遠超出個人平靜的心境,在這離去前的早晨,難免再次起了激盪而持續擴散著。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澳大利亞.墨爾本:CBD Suburb

離去前:

走回旅館的客房,相偕初醒的Lucy及Claire步行前往Dukes Coffee Roaster享用早餐,走進綠方格間的小門,在昏暗的櫃檯點了手沖咖啡、拿鐵及可頌(croissant)後,挑選了緊鄰窗邊的明亮小座位,我們三人共享一方桌的餐點;有別於台灣非正統的可頌,這裡的可頌內裡濕潤沉重,除了真材實料外,似乎也為即將離去前的輕飄心情,所引起的游移不定,多帶來點沉穩的訊息。

unnamed (2)unnamed

任何形式化的旅程,終究會在離去之前,引發此象徵式的心境轉換,那是一股精神上回想起連日來的美好,與另一股實體上即將遠離的事實,它們彼此之間造就無形的拉扯;這誠然不是一個缺點而確實是一個優點,因為唯有如此,才會有珍惜及專注體驗的想法,也才更能造就出內心旅程的豐富細膩程度。透過Uber我們搭上一台TOYOTA小車,三人擠在車廂後座,共同看著窗外一幕幕閃過的街景;今日依舊陽光普照,街道在市區大樹開枝散葉之下,依然呈現來時的葉影斑駁,離去前保留住這些初見此城市的第一眼印象,它是美好的起點亦是美好的終點;轉眼間,高速公路上的行駛,已確定將我們帶向機場的路途,墨爾本已成了內心的回憶。

 

參考資料:

Wikipedia

Victoria Heritage Council

 

行程: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Little Collins St.

– The Victoria Hotel(1880)

Little William St.

– Patricia Coffe Brewers (非營業時間)

– Supreme Court of Victoria (1852)

Little Bourke St.

– Melbourne City Building (1888)

Swanston St.

– Melbourne Town Hall (1867)

Flinders Ln.

– Dukes Coffe Roasters (早餐)

Little Collins St.

– The Victoria Hotel(1880)

Melbourne Tullamarine Airport

 

Flickr Album Gallery Powered By: Weblizar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