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碗裡裝滿了美味的芋頭粥,也一同裝滿了對於今日行程的期待,可以說這次為期十一天的行程,全是圍繞著合歡山所安排。為了減緩高山症所引發的不適,裝滿了熱水與購買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從太魯閣出發前往合歡山。距離上次造訪太魯閣峽谷,已是將近二十年前的情事,此時回訪除了意識成熟外,蘊藏的情感亦是豐富;將近三個小時的光陰,悠閒地行駛在中橫公路上,宛如沿著兩旁峽谷中的小徑行進,驚嘆於直聳天際的壯闊地形。高聳且交疊後置的山形,飄逸著渲染日光溫暖的浮雲,似乎預示著今日氣候的概況;持續在蜿蜒且狹隘的公路引領下,果不其然地通往恩賜萬物的陽光普照。
陽光穿透枝葉的繁茂,鋪設出一條林蔭扶疏的小道,順沿著陰暗與虛實推進,兩旁的視野逐漸過渡為無比清晰的壯闊山稜線,以及高聳撼動人心的台灣冷杉。在陽光無所顧忌的照耀下,晴空萬里的明亮藍調,建構出層層起伏的山形,遼闊的景緻卻也蘊藏著優美的曲線。行駛於公路上,能夠將自己置身於大自然的美妙之中,卻因為容易錯過各式細緻的景色,同時也抱著些許的缺憾。直到容易引發高山症的兩千多公尺高度,逐漸開始頭暈目眩及胸悶,並隨著高度持續上升而嚴重,才開始正視身體發出的警訊,為一定的高度上升設立十分鐘的下車活動時間,以緩慢漸進的方式,讓身體適應氣溫與氣壓的同時變化。
正午時分抵達滑雪山莊,我們邁向了奇萊山的登山入口,開啟直至1.4公里處為止的「小奇萊步道」行程。前兩次於「桃源谷步道」及「聖母山莊步道」的行程,以讓我們對身上的登山裝備感到適應,儘管此段路程不長,卻是在高山中健行的第一個行程,依舊充滿了許多新奇的感受,沿路對於周遭高山的環境感到好奇,總是不斷地看上好幾眼。小奇萊令人印象深刻有兩處,一處是路程中後段「台灣冷杉」與「玉山箭竹」所形成的優美景緻,有時「台灣冷杉」成群並列其中,遮掩了日光而顯露出悠悠秘境之外;有時卻是成群的「玉山箭竹」遍佈,彼此枝葉垂落形成竹林隧道,使得午後逐漸傾斜的陽光,滲透入內並灑落於黃土步道,營造出斑駁光影的奇幻仙境;兩者景象偶爾交替出現,行於其中猶如置身於夢境般的美麗。
另一處則是1.4公里處的步道終點平台,佇立在小奇萊最高峰的標示處,遠眺「奇萊主峰」與「奇萊北峰」的壯闊景緻;沿著奇萊群峰的方向望去,富含層次的墨藍山形從眼中一躍而出,深淺色調間來回不斷檢視,堪稱是感官的極致享受;Lucy在奇萊連峰下顯得異常渺小,眼見此景緻除了驚奇外,也有感於大自然雄偉的力量,正壓倒性地顯露出來。正因為兩處的景色令人驚嘆,走走停停進行拍攝之際,更順勢放慢步調行走,以緩和高山症遺留的症狀,最終耗費了4小時在往返共2.8公里的路程上。
高山中的登山健行,由於空氣中蘊含的氧氣量較低,行走於稍微陡峭的地形時,在呼吸調節上相較於低海拔處較為急迫,以致於容易有氣較喘的情形發生,這點則是第一日親身學習到的高山知識,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經驗。行程走得緩慢,對於生理的調節有適時的幫助,儘管如此,Lucy對於高山的不適應,依舊讓她不時頭痛,並且有想要嘔吐的感覺,滑雪山莊內的氧氣機,看來能不錯地緩和這些不適感,卻依舊需要持續地觀察身體適應的狀況;放慢所有的動作現階段唯一能做的事,更同時趁著這樣的行為,能夠從容不迫地欣賞滑雪山莊前意外顯現的雲海,以及日落時粉、橘、紅三色調,一同渲染「奇萊群峰」的動人景緻。第一日來到合歡山,「台灣真美」四字不斷自心底浮現,它的美在於對群峰間的感受,亦在於山與人間的真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