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一行,徹底地體驗到山林極致的美;與其別離後,那股迴盪於內心而綿延許久的特殊情愫,隨著時間流逝並未消退,反而引領我朝向名為「百岳」的路途前進。不為百岳而百岳,卻更想為了接近其它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一探高山植物的多樣性、山形的交錯性及氣候的多變性,而設立了此看似遠大的目標。一張台灣百岳分佈的地圖,旋即掛置於書桌之前,不來由地探尋著各大名山,彼此相對的地理位置,從難度隸屬於初級開始,彷彿成為我眼前欲走訪的近程目標。年假相隔六日間的星期一、二,有鑒於手邊工作似乎已經告一小段落,亦大概是合歡山一別後,內心暗地裡沈寂許久的微弱聲響,此時轉換為熱情的呼喚,將我導向「雪山東峰」及「玉山前鋒」之間的心神嚮往,於是開始了行前的查詢功課。然而,適逢國家公園雪季期間,對於攀登高山的特殊要求,並且顧及個人經驗尚淺的緣故,便另尋其它可行的初級高山景點,在探尋一番並仔細挑選後,最終才決定了「郡大山」這個目的地。
「郡大山」登山口位於「郡大林道」32K處,經由台21線轉入「郡大林道」0K處開始,必須駕車在狹窄又蜿蜒的小道上,在到達23K處的「林務局望鄉工作站」前,道路雖然略微寬闊,卻因為並未鋪設柏油,而必須在崎嶇不平又遍佈大小石塊不一的路中前進,時速因此減為每小時15公里左右;更因為要與離開車輛會車,走走停停可想而知,行進的速度因而呈現龜速,將這段路程形容為「碰碰車」實在不為過。耗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由0K處行駛至23K處,提前於工作站下午五點關閘門前的十分鐘,檢視過入山證及登記基本資料後,順利進入管制站的閘道口,由此再行駛九公里,便能抵達32K的登山口。這短短的九公里路程依舊路況不太好,亦是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時速前進;兩側直立著優美的台灣冷杉,由於適逢日落之時,日光餘暉除了渲染著高聳的姿態,更由一側的枝幹間奔放而出,灑落在眼前的林道上;此時的車速自然地放緩,不為道路不平所致,而肇因於眼前的絕美景緻。在台灣冷杉的夾道歡迎下,這趟九公里的路程行駛近四十分鐘,看遍了日光作畫於枝幹間及山巔,亦在浮雲飄逸之間,換得了一派悠閒的心情。抵達32K處的登山口,我倆四處張望一番,最後決定將車停放在登山口一旁。此時的天色微亮欲暗,趁著此時將明日背包進行整理,同時將車後廂物品堆放於前座,以騰出今晚夜宿於車廂內的空間。短暫與一旁紮營的登山社學生交談過後,也對初次夜宿於荒郊野外感到些許安心,雖然睡臥在鋼鐵軀殼內,畢竟心理安全最終還是取決於同伴的多寡。
出發前,透過網路影片聆聽雪山主峰路線上,有關於七卡山莊的情殺事件,也有攀登黑色奇萊時的靈異故事,其中以後者最為毛骨悚然(在此提供台灣山魅傳奇的連結,讓有興趣的朋友們觀看)。屋外踏著土石地面傳來的厚實聲響,逐漸朝著山屋內躲避大雨的山友逼近,行至門口前隔著充當門面的雨衣喘氣,波動著雨衣表面的震撼畫面,牽動聽著故事人們的恐怖感受;因為屋內人多而陽氣旺盛,使得門外的靈異體遲遲不入屋內,無法對受傷山友抓交替而離去;這段短短的故事敘述,在聽聞當下轉換為對應的恐怖畫面,甚至就此烙印在心裡。儼然已日落西山,在燈光昏暗的車廂內,趁著熱水悶熟泡麵之時,問了露西小姐一個問題:「如果睡到半夜,有人朝著車走來並敲著車窗,妳會如何反應?」她說了:「我會大叫他走開!」說著說著大家覺得好笑,她一口我一口食用完香氣四溢的泡麵,鋪好兩人的睡袋並安置好枕頭後,在晚上七點便早早入睡。想當然由於時刻尚早,而遲遲無法入睡,一直在睡袋裡翻來覆去,不斷感覺到自己處於一片黑暗之中,卻沒有進入夢鄉的香甜感覺。伸手不見五指也不知是幾點,卻開始聽到腳踏地面的厚實聲響逐漸逼近,不斷在車周圍踏步圍繞,並試圖用手中的燈光照著車內,還不斷變換著照射的方向;欲等到露西小姐那一聲的大叫勢必絕望,因為只能聽見她節奏規律的打呼聲響。只裸露出眼睛部位於睡袋之外,內心盤算著等會兒被敲車窗時要如何反應,這時候又因為想起前一晚的黑色奇萊鬼故事,心中自然相當不是滋味。深怕漆黑外處的好哥們,以臉貼著我正上方處的車後玻璃,試圖看清車內的一切,因此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將頭埋入睡袋裡逃避這一切;然而,卻也沒想到自己反而在此時後沉睡,直至車窗明亮之下才醒來。早起簡單梳洗過後,我問了露西小姐:「你昨天有聽到踱步聲靠近車嗎?」他回答:「有嗎?我什麼都沒聽到!」此時我心裡滴沽著:「果然睡得跟死豬一樣。」
原訂在六點開始攀登,以漫遊的方式在十一點時,踏上郡大山的峰頂;然而,大概是因為昨夜的折騰,只能靠著生理時鐘在七點晚起。整頓一下相關裝備之後,七點半步入登山口,旋即進入一片幽暗的森林。尚屬清晨時光的空氣異常冷冽,戴上口罩又讓眼鏡充滿霧氣,所幸就拿下口罩讓鼻水直流,只為了能夠看清楚眼前清新的景緻。台灣冷杉矗立在傾斜的黃土上,偶然可見成片枝幹蜷曲的高山杜鵑;下一刻黃暖日光逐漸驅散昏暗,眼前的景緻在光影斑駁中活了過來,彷彿以此喚醒了遍佈的生機。沒有明顯成形的步道可供行走,順著登山隊結於樹枝的彩帶,一步一步踏上自我開鑿,卻又原始序亂的小徑,最終才穿越過這片森林。
接續遁入玉山箭竹開設的綠色隧道,從黃暖日光渲染枝葉的這一側,走向背對光線而昏暗的另一側,直至氣象觀測站時,也抵達了一旁第一座山—望鄉山的三角點。
越過望鄉山頂後,也等同徹底地走離了台灣冷杉與玉山箭竹的交界地帶,因此開始走向第二座山—郡大山北峰的路程,亦步入了全然箭竹草原及隧道交替的景觀。在陡上郡大山北峰之前,不斷在開闊視野的箭竹草原及隧道之間穿梭;行至淺草綠的草原開闊地時,除了眼前台灣馬醉木的暗紅花穗及幼小冷杉的開散枝葉點綴外,更得以隔著陳有蘭溪向西方眺望盪氣迴腸的山谷地形,以及籠罩其上的藍色霧氣;行至翠綠的通行隧道時,除了泛黃日光參差其中,並映照在土地上的斑駁美感外,尚能體驗臉龐與其枝葉的零距離互動。
除了西方的山谷地形之外,東方的視野範圍內亦納入了東巒大山,堪稱大自然絕美的雙重奏。來到郡大山北峰下,費力地手腳並用且反覆一蹬而上巨大的落差,在喘息加大而稍作停歇之下,顧不得亮黃塵土沾附於褲管之上,逐步走上眼前看似高大的峰頂。抵達郡大山北峰時,並無顯著的三角點,僅有壓放在石塊下的白底黑字及地上石塊的紅字,作為路經此地的提醒。從郡大山北峰開始,直至郡大山下攻頂時,將一路縱走於箭竹草原鋪設的稜線小徑上。在這趟路程中,感受到大自然光線的幻化,如何讓眼見的高山植物及山形活了過來;克服地形後偶然抬頭一望,日光賦予的色彩鮮活及明暗對比,在觀者的內心催化出一股平靜感,總是讓人能夠忘卻喘息聲,以及肌理上的活動疲勞。
陽光普照於眼前的寬闊景緻,不時回看兩側壯闊的山脈地形,越貼近郡大山之時,西方一看再看的優美山峰逐漸浮現,事後查詢才得知依序為玉山東峰、玉山北峰、玉山主峰、玉山西峰及玉山前峰,更能清楚地得知眼前郡大山的植被將再一次轉換,由箭竹草原過渡至台灣冷杉,即將再次踏入黑森林的範疇。在黑森林內,除了讚嘆台灣冷杉的枝幹,霸氣粗獷地向外伸展之外,更偶然遇見玉山圓柏蜿蜒蜷曲依附其上,久違充滿詩意的生長姿態,令當下的我渾然忘卻時光的流逝。歷經些微陡峭的攀登後,終於來到了第三座山—郡大山峰頂的三角點,歷經3.7公里的行進,共耗費了3.5小時。在晴空萬里且毫無遮蔽之下,停留了1小時,持續欣賞著玉山群峰的優雅,同時稍作休息並共進午餐,緩緩地環視周遭的山林美景,還有望向東方那巧奪天工的山脈皺摺,郡大溪則於下方處低聲地吟唱。
步上回程的路並不會多麼輕鬆,尤其是來時陡升的地帶,我倆更是細心地踏穩每一步,雙手抓穩著登山杖及樹根,一路堅持安全至上的守則。沿著回程時的路途,只見太陽轉換至另一側綻放日光,為眼前的山林披上金黃的外衣;同時,面對箭竹不斷打臉而低頭行走的姿態,開始感受到脖子的痠痛,亦由於長距離的行走,小腿開始感受到微微的痠痛;然而,午後陽光賜予了大地無窮的生機,畢竟是美輪美奐的,始終撫平了此類的生理警戒。你一言我一語,紛紛預知即將抵達登山口,卻又持續行走了好一段路程,卻未見任何心中的嚮往之地,反覆拾起越來越沉重的步伐,最終耗費了3小時,行走完來時的3.7公里路程,抵達了睽違已久的登山口。
利用新購入的攻頂爐煮沸了熱水,沖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雖然因為沖煮環境不若以往,而無法萃取出咖啡的美味,還是犒賞了今日以來的辛勞;同時也在品嚐當下,回憶起這段與大自然相遇的美好情景,使得內心換來百般的寧靜,足以再次應對生活中迎面而來的各式挑戰。驅車駛離走上大郡林道之際,再次來到了23K處的望鄉工作站,詢問起駐站人員是否有夜巡登山口附近的情事,才得知駐守人員偶爾會進行夜巡,以確保過夜山友的安全;這讓前一晚發生的事情,與奇萊鬼故事胡亂連結的我,放下了心中隱隱的憂慮;向駐站人員聲稱以為遇到山中神靈,在彼此大笑後道別離,隨著山中霧氣開始繚繞,並且逐漸天黑之際,結束了此美妙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