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重要紀事:英格蘭中世紀經濟及社會發展 [ 西元1066—1485年 ]

Posted on

Posted in 歐洲重要紀事, 英國歷史, 資料閱讀

 

1381年查理二世會見農民起義叛亂份子

 

  • 英格蘭中世紀(1066—1485年):約430年
  • 盎格魯—諾曼第時期(1066—1154年):約100年
  • 金雀花王朝時期(1154—1485年):約330年

 

  • 英格蘭中世紀經濟發展
  • 12世紀:「12世紀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of the 12th century)「中世紀文藝復興」(Medieval Renaissances)的第三次時期,順勢帶動學術的復興,開始廣泛使用拉丁文,因此創建「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作為學者研習與學術辯論之處。
  • 13世紀:英國商人公會興起。
  • 1337—1453年:「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爆發期間。
  • 14世紀— 15世紀:英格蘭擺脫歐洲大陸的影響,建立起統一的民族意識,使得民族國家興起。
  • 14世紀—15世紀:英格蘭識字率上升及英語廣泛使用,能讀能寫的人遍及社會各階層,而英語則取代諾曼語,成為民族語言,不僅於社會中下層使用,社會上層亦作為主要語言使用。
  • 14世紀—15世紀:語法學校及法律協會紛紛成立,使得一般人受教育快速增加,更因為印刷術的引入得以強化,同時亦讓教士與學者,失去對知識的獨佔權。
  • 14世紀:英國手工業行會興起。
  • 14世紀:「傑弗里.喬叟」的文學作品,描繪了對於民族國家興起的樂觀精神。
  • 14世紀末—17世紀:「垂直歌德」為一種純粹英國式的建築風格,確立了民族審美觀念。
  • 15世紀:宮廷文學沒落而大眾文化興起,展現出朝氣蓬勃的中下層文化,為16世紀莎翁的出現奠定基礎。
  • 15世紀:每逢喜慶節日,許多城鎮的行會組織,都會上演根據「聖經」編排的「神跡劇」,藉由基督教關人的墮落與救贖的直覺觀念,展現自身的存在,亦讓宗教文化大眾化與世俗化。

 

  • 英格蘭中世紀社會發展
  • 12世紀:「12世紀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of the 12th century)「中世紀文藝復興」(Medieval Renaissances)的第三次時期,順勢帶動學術的復興,開始廣泛使用拉丁文,因此創建「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作為學者研習與學術辯論之處。
  • 13世紀:英國商人公會興起。
  • 1337—1453年:「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爆發期間。
  • 14世紀— 15世紀:英格蘭擺脫歐洲大陸的影響,建立起統一的民族意識,使得民族國家興起。
  • 14世紀—15世紀:英格蘭識字率上升及英語廣泛使用,能讀能寫的人遍及社會各階層,而英語則取代諾曼語,成為民族語言,不僅於社會中下層使用,社會上層亦作為主要語言使用。
  • 14世紀—15世紀:語法學校及法律協會紛紛成立,使得一般人受教育快速增加,更因為印刷術的引入得以強化,同時亦讓教士與學者,失去對知識的獨佔權。
  • 14世紀:英國手工業行會興起。
  • 14世紀:「傑弗里.喬叟」的文學作品,描繪了對於民族國家興起的樂觀精神。
  • 14世紀末—17世紀:「垂直歌德」為一種純粹英國式的建築風格,確立了民族審美觀念。
  • 15世紀:宮廷文學沒落而大眾文化興起,展現出朝氣蓬勃的中下層文化,為16世紀莎翁的出現奠定基礎。
  • 15世紀:每逢喜慶節日,許多城鎮的行會組織,都會上演根據「聖經」編排的「神跡劇」,藉由基督教關人的墮落與救贖的直覺觀念,展現自身的存在,亦讓宗教文化大眾化與世俗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