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這本書的理由,首要在於年近四十歲的我,想要在往前觀看時,獲得一些前所未有的觀念,得以幫助自己穩固地行進於未來。作者擁有二十年臨床心理師的深厚經驗,專為個人及伴侶提供心理諮商治療;本書將近450頁,書中每個篇章,除了回顧自身處理過的案例之外,更提供鞭辟入裡的心理分析洞見,讓雖然已拜讀過許多心理學書籍的我,也常在內心繚繞個好幾回,方能參透作者可能表達的意義;然而,儘管不是直白地陳述,每個案例所帶來的深刻洞見,卻引領著我走出思考的舒適圈,激盪出一層又一層的再思考。閱讀完有關於榮格的「人格類型」、「中年英雄之旅」等學說後,心中對於突現的英雄氣勢,隨著本書將其導引至伴侶關係,獲得了貼近實務的發揮;作者在伴侶關係中,彰顯出邁入中年後,兩人的內心欲各自「朝外」及「朝內」最大化,來看待所謂的「中年英雄之旅」,並透過人類最基本的歸屬原則,在最簡易的社交天性中,尋找出一個原則,來平衡「朝外」及「朝內」的兩股力道,這類的核心原則,個人深覺是本書最為精采的地方。最後,作者提出「持續對談」然後「傾聽、理解」,才是伴侶關係在婚姻過後得以深化的核心,因為婚姻絕大部份並非在完全理解下形成,卻是在相互吸引下造就;每個人所欲營造的社交關係,伴侶關係絕對是個基礎,而「與自己對話」、「與伴侶對話」、「與文化對話」,則是必須兼顧的三個對話關係,才能讓伴侶關係朝向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