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西元前700—600年,邁入軸心時代靈性發展的「知識」階段。我們可以看見古代希臘藉由詩人作為新舊文化的橋接者,在保留傳統個人英雄主義之下,銜接群體中相互同理並憐憫的情感;古代以色列藉由先知被臨現神的力量灌注,形塑出獨尊一神及濟弱扶傾的社會理念;古代中國藉……
約西元前700—600年,邁入軸心時代靈性發展的「知識」階段。我們可以看見古代希臘藉由詩人作為新舊文化的橋接者,在保留傳統個人英雄主義之下,銜接群體中相互同理並憐憫的情感;古代以色列藉由先知被臨現神的力量灌注,形塑出獨尊一神及濟弱扶傾的社會理念;古代中國藉……
約西元前800—700年,邁入軸心時代靈性發展的「虛己」階段。我們可以看見古代希臘藉由詩人作為新舊文化的橋接者,在保留傳統個人英雄主義之下,銜接群體中相互同理並憐憫的情感;古代以色列藉由先知被臨現神的力量灌注,形塑出獨尊一神及濟弱扶傾的社會理念;古代中國藉……
約西元前900—800年,邁入軸心時代靈性發展的「儀式」階段。我們可以看見古代希臘藉由儀式中走過安排的慘劇,來達到自身心靈洗滌的作用;古代以色列藉由獨尊一神的儀式設計,開始邁向一個孤獨的旅程;古代中國藉由禮的相關儀式,來形成天、地、人和諧共處的作用;古代印……
在世界的某一時期歷史中,曾經有四處不同區域的賢哲們,提出本質相同但紛陳的學說,讓正歷經大時代劇烈動盪而生存的人們,由群體敬畏天地的殘忍祭祀行為,逐漸轉化為個體著重內在以「道德」為基礎的修煉,以致於能夠安撫遍存的恐懼與不安,並且藉此更進一步鞏固群體的健全發展……
佛陀在一般人的認知裡,乃為一位至高無上的神,而經文則為消災、祈福及超度亡魂之用,但之所以產生這樣籠統的認識及印象,實為佛學廣為流傳於大眾後,為了緬懷遙遠已逝的尊者及苦惱於時代下個人存在意義的喪失,進而將佛陀神格化崇拜所導致,讓佛陀的偶像豎立供人膜拜,並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