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帕拉吉:劃破天空的文明人」讀後感想

Posted on

Posted in 書籍閱讀

 

Hardcover Book Mock-Up - Dust Jacket. Wall Background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為此書論述的主要架構,所謂的局即文明,當局者即深受文明影響的歐洲人,旁觀者即薩摩亞群島酋長本人。依循著此書主要的骨幹,乘載著酋長於二十世紀初歷經歐洲一遊後,針對當時歐洲文明最為裸露的觀察及敘述。敘述的歷程充滿著文明對立端的自然用語,沒有穿鑿附會的華麗修飾,架構出各式形容的情境,以此描繪出當時文明的真實狀況。透過全球化的交流,那些距今遙遠的歐洲文明發展要素,早已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實質內涵,甚至有牢不可破之勢。上千年文明的興起,隱含著順勢而起的衍生物及對應觀念,包括城市、金錢、創造、時間、擁有、科技、職業、電影、報紙及思想等等,早已錯綜複雜地存在於此刻,以此成為酋長對於文明論述的各方開展。倘若曾經置身於大自然中,親眼見證萬物蒼穹之美及宏偉,甚至觸動內心而動容,因此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指引著人類最為真實的存在,那麼也許將更能相信酋長所發出的自然語彙,直指背向大自然而發展的文明荒謬層面。

對於「城市」的描繪中,酋長引領讀者看見建築隔閡著人們與自然接觸的機會,甚至是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而間隔的街道盡充斥著嘈雜聲響,種種的一切背離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諧,卻令人爭相前往。即使於此不會見到樹林與藍天,充斥著許多沒有意義的事情,長久下來很容易讓自己生病,人們卻還是不斷地讚美並為此高歌一曲。

對於「金錢」的描繪中,直稱人們不管日夜無不想著金錢,錢已是他們最真實的神性;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寶貴交流,也因為金錢的介入而缺乏真誠。擁有金錢就擁有許多用也用不完的東西,也可以讓自己無所事事完全享受他人的服務,就這樣金錢變為衡量一個人地位的指標。衡量一個人不是根據此人的思想光明或是高貴勇氣,使得金錢淹沒人們所有的感官,形成貪得無厭且無止盡地掠奪,更因此而高傲自大。金錢將人心拖入恐怖的混亂,為了獲得更多而偏離大愛走向自私,以致於無法更加快樂與幸福。

對於「創造」的描繪中,由於人們遠離了大自然,同時也遠離了偉大神靈創造的崇高萬物,於是內心開始呈現巨大的匱乏而虛弱,試圖透過創造更多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缺;然而,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煥發神采並歌頌自己的精神,反而讓自己徹底地沈溺在物品的層面,就像沒有食物無法生存一般。偉大神靈的創造物,必須窮盡人們的一生觀看及思索,而人們所創造的物品通常金光閃耀而令人眼花撩亂,卻無法達到相同的效用。

對於「時間」的描繪中,時間是一種被創造出來卻又無形的東西,人們特別喜愛將注意力放在時間上,儘管時間一直都在,卻彷彿被惡魔纏身一般,總是談論著自己擁有不夠的時間,甚至投注許多力氣,想著如何讓時間變多;然而,從日出到日落,時間一直都在,並且遠遠超過每個人所需。人們不應該追趕著時間,被時間徹底地支配,並為此感到匱乏及痛苦。

對於「擁有」的描繪中,人們總是為了自己而想,對於某些大自然造物,以創造出的律法界定出擁有的權利,來區分出你、我,以致於他們總是害怕到手的東西會消失,因而不斷地折磨自己;這些皆因爲讚賞人們的標準,並非錨定於勇氣與睿智,而是擁有東西的多寡。擁有應當適當地給予,以此分享給自己的弟兄,才能真正的富足與快樂。

對於「科技」的描繪中,人們善用知識所創造出的機器,力量遠遠超過每一個人,眼見後或許令人深感偉大而驚嘆,甚至因此感到畏懼而臣服。人們想要取代偉大神靈的意志,致使他們苦思如何創造出更為強大的力量,但這些機器終究無法透過溫暖的雙手,將愛與精神傳遞給創造物,更無法與創造萬物的偉大神靈相提並論;因為大自然變化莫測的力量,全由祂來掌控並發號司令,況且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奧妙,總是能夠彰顯出生命內涵的真實宏偉。

對於「職業」的描繪中,人們將生活中完整的事務,進行細微地切割,以此形成許多職業,並在成年後的生活中,僅僅從事著職業相關的事務,便不再經手其它事務;因此,失去面對其它挑戰的能力,將自己置身於重大的缺失及危險之中,以致於終其一生任憑職業的佔據,使得自己整體生活的熱情燃燒殆盡,導致生命僵硬毫無活力;甚至相互比較職業的高低,以此視為地位崇高的象徵,更在職場內勾心鬥角及相互猜忌。儘管職業只不過是人類整體作為的一部分,人們卻將職業視為全部,猶如一個人只有一部分活著,其餘部分皆已死去,內心只有混亂及痛苦。唯有全然地參與生活,才能整體地運用人類的肢體與感官,也才能造就一顆健康快樂的心。

對於「電影」的描繪中,直指人們喜愛身處於暗室,以旁觀者的姿態,看著眼前上演不屬於自己的虛幻人生。若看見了愚蠢與軟弱,便自認為比光影中的人們還優越;若看見了強壯與高貴,便自認為是自己的映像而佔為己有。這些虛假的映像,僅僅是一種撫慰人心並以此膨脹的幻影,並無法因此賦與人們真實的存在,反而讓自己的思想更為混亂,分不清眼前世界的真實與虛假。

對於「報紙」的描繪中,直指人們埋首於其中,以此作為充實新知的管道,更以此內容幫助自己進行思考。遠方發生的一切事情,不管好與不好,皆會一字一句地報導出來。人們接收著大量無關自我且相同的訊息,把大家的腦袋變成一個模樣,但因為訊息缺乏自信與力量,造就的思想依舊軟弱,無法讓人變得真正強大。真正的重大事件必須回歸真實,徹底地沉浸於其中的歡樂及悲傷時刻,透過實際的經歷而非置身事外地瀏覽報導,才能富含情感而充實自己的人生。

對於「思想」的描繪中,直指人們不僅僅想看見東西,更想要知道及了解背後的相關事務,以致於從日出練習到日落,使得建構思想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必要做的事情,最後甚至成為一種脅迫。正由於專心致力於思想,呈現出一種自我陶醉的狀態,無法為自己騰出內心的空間,好好地參與生命中當下的每一刻,以致於不斷錯過美好的時光;然而,不管多麼致力於思想本身,偉大神靈造就的萬物終究無法得以參透,到頭來只會因爲這般的執著,而陷入迷途並顯得愚蠢。付出心力並全然地參與當下,透過實際的作為體驗一切,將能無形中描繪出對於萬物的觀感,許多細微的面向並非皆能透過思想予以穿透。

搭乘著白色帆船而來的歐洲人,自薩摩亞群島望去宛若自天空的破洞走出,「帕帕拉吉」便是對於此「劃破天空的人」最為生動的描述。迎面而來的人,高度自詡來文明國度的子民,帶來以上帝為至善的宗教觀,確實為廣為薩摩亞人所感念而接受,但乘著文明發展的一切,看在依傍著大自然共存的薩摩亞群島酋長眼中,卻矛盾地背離宗教的原意,走向自私更扭曲人類存在的本質。當今身處於文明中的人們,或許尚未發展出仔細檢視時代潮流的能力,透過酋長敏銳地觀察及自然生動地描繪,也許能引領人們進入省思的層次,進而體會出活在真實體驗、不被切割、欣賞大自然、互助共享的人生,才是真正地存在於生命,也才能帶來切確的富足與快樂。不管此著作出自於作者,仿效實際上不存在酋長的口吻,進而杜撰出一部虛構的文學之作,或是真有其人其事,透過書中一一生動地回顧及描繪,早已挖掘出文明最為核心且裸露的本質,正好提供讀者與人類存在的本質,作一完整的對照並進行深度的省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