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與投資行為存在著三個層次的議題:動機、工具及目標。圍繞著三大類議題,針對參與者而言,又能區分為兩大原則—心法與技法,以作為實際運用的參考依據。心法主要牽涉到人類內在心理層面的因素,主要進行雙向的深入探討:面對外在世界的變化時,如何產生各種內在心理的變化,以及應該具備哪些內在心理狀態,充分因應外在世界的變化。技法主要牽涉到外在工具的演進與應用,主要進行歷史與理論的深入理解:針對以往至今時代背景的連貫性理解,從中發掘出各式文化傳統與金融理論及工具形成的緣由,得以從逐漸擴展的視野中,盡可能學習到更為周全的應用知識,確保以正確觀念善用工具。心法看似與技法毫不相干,最容易為人所忽略,卻是十分重要的面向。個人認為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才能進一步接受正確的觀念,也才能進一步選擇適當的工具,最終達成務實而不好高騖遠的目標;此意謂著重視心法與技法的緊密關聯,方有可能建構出富足的人生。本書值得推薦的原因,便在於強調「善於理財」與「有多聰明」幾乎沒有明確的關係,卻與「行為處事」大有關係,更進一步以偏辟入裡且平易近人的論述,著重上述面向的不斷強化,值得摘錄出個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一)沒有人是真正的瘋子—每個人的生長背景與人生經歷皆不同,於是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觀點也不盡然相同,此透露出三個層面的重要意涵:一是除非是親身體驗某些事情,否則無法透過研究歷史資料,來參透其中的道理並改變自己的行為;二是自己的各種經歷只佔全世界微乎其微的佔比,無法以此清楚地了解世界如何運作;三是有鑒於每個人的不同,個人認為合情合理的事情,在他人眼裡也許十分瘋狂,反之亦然。順著這樣的觀點研究發現,人們一生的投資決策大幅奠基於剛成年時的經驗,而非根據當下的目標及可以使用的投資選擇;於是,個人承擔風險的意願,取決於個人的人生歷程;儘管如此,人們以經歷所形成的經驗為前提,試圖擬定投資決策的過程中,總能理性地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為何要這麼做,最終成為一則自圓其說的故事,此意謂著很少人能打破這樣的前提,運用試算表精算出實際符合當下的財務決策,於是大多時候人們面對投資皆是新手。
(二)運氣與風險—運氣與風險同樣左右著投資的成效,卻無法條列出觸發的所有條件,兩者皆由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外力所造成,極有可能造成支配性的結果,儘管個人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最為關鍵的是兩者無法切確衡量,往往遭人們所忽略,而發生時卻又讓人難以承受。人們看待他人成功時,總會歸因於好運而排除他人努力;看待他人失敗時,總會歸因於決策錯誤而忽略風險;面對自己成功時,總會歸因於個人努力而忽略好運;看待自己失敗時,總會歸因於風險而忽略決策錯誤;人們透過這樣的方式詮釋眼前的現象,直覺上既簡單又容易理解,卻容易將自己的努力置於事情的支配性地位,而徹底地忽略風險的存在。因此,在尋求個案研究時,盡量朝著可以廣泛適用的模式作為參考,而注意特定的極端案例,可能受到極端的運氣與風險所影響,而導致結果出乎預期的好或壞,並無法以此衍生出一體適用的參考原則。誠然信服運氣與風險的存在,將使得人們事事保持謙虛,不時針對可能的失敗,盡可能研擬出對策預作準備,如此才能在取得成功結果時,真正安然自得地享受愉悅,更能在不如己意反轉為失敗結果時,除了繼續現有的狀態外,更能留有餘地原諒自己,同時記取教訓進一步深入理解事情的全貌,作為下一次展現更好結果的參考。
(三)貪得無厭—滿足感意謂著珍惜現有已經足夠的一切,而不會為了那些更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賭上現有且補可或缺的東西。破壞滿足感而貪婪,在於期望跟著結果一直上升,逐漸將自己暴露在更高的風險當中,直到失去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在於熱衷與他人進行比較,但是贏得一些人後還有更多人需要贏,這種無止境的比較,必須停止於坦然接受自己一切已經足夠;在於對任何機會毫無抵抗,尤其是潛在利益龐大的事情,會持續嘗試直到傷害自己的問題出現為止。
(四)讓人混淆的獲利—投資獲利往往是因為長時間堅持精明的投資策略,而並非只是一時精明的投資,也就是歸因於複利形成的威力。複利意謂著任何微小的成長變化,只要拉長時間都會形成令人驚訝的結果,但因為許多人目光短淺,以致於通常忽略它的力量,同時採取其它不切實際的作法,試圖得到類似可觀的良好結果,最後無形中暴露在很大的風險之中。
(五)致富與守財—致富的方法有很多種,核心原則為踏出舒適圈進行冒險,並在過程中保持樂觀,更重要的是長時間持續堅持下去;但守財的方法只有一種,核心原則為保持節儉及偏執外,保持謙虛且擔憂很快會失去所獲得的一切,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不過度仰賴以前的方式重複使用。唯有守財才能讓自己持續活下去,也才能持續採用策略致富。重視求生心態在現實世界的應用,以下為三項重要的原則:儘管在混亂與破壞時期,依舊不間斷地進行投資,並且持續很長時間,才會有良好的報酬,讓財務狀況牢不可破;投資計畫是對於當下世界的認知所擬定出來,但現實世界的未來未知並且持續變化,故謹慎地看待投資計畫且預留犯錯的空間,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修改,取得一定程度的安全邊際;儘管未來可能會有許多壞事發生,以極端性格看待事情很重要,因為會在過程中依舊保有樂觀心態,相信事情會隨著時間逐漸步入良好的狀態,同時也會持續注意那些可能突然發生的壞事。
(六)長尾效應—長尾效應意謂著最令人意想不到或發生機率低的結果,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力,也就是極少數事件會產生大部分的結果—長尾驅動一切。就投資領域而言,長尾驅動一切隱含著兩層意涵:投資人在無法確定未來哪類別的個股表現突出時,持有無聊且多樣化的指數型基金,往往能在少數幾家企業卓越的獲利,幾乎囊括大多數市場獲利的情況下,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取得不錯的報酬;經濟衰退不定期充斥於整體經濟循環之中,此短暫時期中群眾充滿著恐懼退場,而投資人還能持續正常買進,憑藉著極少數事件中的不凡反應,並且長時間持續下去,便能在往後取得優異的報酬。細究大多數成功的案例,將可以發現其中大部分的收穫,其實極可能來僅自於整體行動中的一小部分,但一不小心犯了錯誤,並不會招來毀滅性的結果,也就是說大可搞砸一半的機會,最終仍然可以大賺一筆。
(七)自由—正向幸福的感受,或多或少來自於掌握自己生活的強大感受,而財務自由便代表著不受外人的拘束下,自己可以在想要的時間裡,與自己想在一起的人做想要做的事,此便是金錢賦予的最大紅利;因此,透過金錢買下屬於自己的時間及各種選擇的自由,例如:維持良好的友誼、成為某個社群一份子,以及與妻兒共渡美好的時光,將能間接賦予人幸福感。然而,當今世界上多數人陷入工作忙碌的狀態,以支撐自己花更多錢買更多用不到的產品,而無法運用金錢進行投資來遠離工作支配,造就自己放棄掌握更多時間的權力而危及幸福感。
(八)超跑車主的謬論—人們往往想透過財富向他人傳遞訊息,以此得到他人的喜歡、羨慕或尊敬,但他人大多不是如你所想這樣,反倒是以眼前的財富作為比較基準,反映出自己要是擁有這些財富時,而被大家喜歡、羨慕或尊敬的慾望;於是,人們花錢購買奢侈品並無法換來他人更多敬重,反而應該透過展現謙虛、慷慨與同理心來達成這些目的。
(九)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財富其實是還沒轉化為收中實物的金融資產,也就是説財富並不為一般人所見;於是,試圖透過眼前所見的一切來衡量一個人的財富,便不是一個正確看待財富的視野。一個人試圖透過花錢展現自己的財富,其實是讓自己最快沒有錢的方法;財富反倒是一種選項,在於提供自己各種選項、彈性與增值,以便自己有能力在未來某一天,購買到比當下更多的物品。
(十)存錢—累積財富與儲蓄率有關,而與收入或投資報酬率無關;主要在於收入與投資報酬率並非完全由自己掌控,往往籠罩在不確性之中,而個人節儉並儲蓄則完全可由自己控制,主要透過自己生活中滿足簡單的需求,進行適當的支出讓用錢效率極大化,便能讓財富的價值逐漸增長。儲蓄為自我與收入之間的差距,唯有在日常生活中清楚理解自我,才能在高收入的狀態下,不受各種俗世的誘惑而跟著花大錢,也才能持續擴大自己的儲蓄;因此,財富多寡更多取決於自身的心理狀態,而並非財務狀況。在日益複雜發展的世界裡,儲蓄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彈性,而彈性非智力才是顯見的可靠優勢;彈性可以不用急著追隨世界的潮流,去參與迅速演變的競爭行列,而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找出自己的熱情與利基所在,再耐心地等待職涯發展或是投資的好機會來臨。透過儲蓄營造出來的彈性,進而掌握自己的時間與選項,正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一種貨幣。
(十一)合理勝過理性—在管理財富時,合乎自己慣常的思考與操作方式比較實際,而採用絕對理性的策略反而沒那麼重要,主要因為有助於自己持續參與所熱愛的這一切,並且更有機會堅持長期投資,享受到複利豐碩的成果;也就是說在現實世界中,儘管數學計算出理想的投資策略,還不如每晚讓自己睡得好的投資策略。
(十二)意外—歷史主要對過去的意外事件進行研究,提供人們根據特殊狀況以調整自己的期望,以及避免再犯相同的過錯而產生危害,如今卻經常被人們作為一套未來的指南。投資一直都是在極有限的資訊下,做出攸關於影響自身福祉的決策,於是造成人們緊張、貪婪、偏執在所難免;即使如此,連動於投資相關的事務,依舊不會停留原地而持續變化著,此代表著未來總會有超乎過去及現在認知的意外事件發生;因此,投資人抱持著世界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態度,大方接受無法預知而可能犯錯,才不會事事急著參照歷史,試圖進行準確的預測,反倒會多加留意現今的結構性變革,以此進行頗析而作為未來的參考。
(十三)預留犯錯的空間—清楚地理解生活中絕大多數事情不為自己所能控制,也就承認不確定性、隨機性及偶然性永遠存在,此意謂著眼前所見的好機會,極有可能在下一刻轉變為壞機會,在這樣的觀念前提下,為每一件事預留犯錯的空間,一直是自我智慧的展現。就投資的觀點而言,不妨試著將「預想會發生的事情」與「實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之間的差距拉大,預留所謂的安全邊際,使得自己總是準備好看錯時,能夠有絕佳的心理素質及充足的閒置資金,持續面對由低機率被觸發的不預期事件,並且堅持夠長的時間讓複利效應發酵,以此轉變為對自己有利的局面。一個十分關鍵的面向常為人所忽略,預留犯錯的空間實際上也代表著準備好應付突發事件,也代表著可以一夜好眠而情緒穩定地進行投資,這是投資能夠走得長久的核心原則。於是,將資金分為兩部分:一部份承擔風險,一部分戒慎恐懼,將有助於勇敢承擔風險的同時,亦能夠應付可能的突發狀況,讓自己持續活下來取得獲利;此意謂著對自己的計畫進行計畫,而不是只按照計劃行事。
(十四)你會改變—誠心相信未來不可預知至關重要,但投資者自身的狀態最容易為人所忽略,也就是周遭世界總會改變,連帶著透過自身經歷後的目標與慾望也會跟著改變,如此一來針對當初設立的目標乃至於計畫,所引發長時間持續投資的動機,便有可能隨著自己的改變而被打破;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不妨將一份資金運用於一套超長時間的計畫,切分為數份資金運用於數套中長時間的計畫。從這樣的觀點來思考,不僅僅要在工作生涯中擬定,每年必須存足多少金額的資金作為投資使用,更要同時撥出時間供自己自由使用、陪伴家人等等,盡力參與人生中觸及的各個面向,以保持一定的生活平衡,才能在盡量避免未來遺憾之下,鼓勵自己長時間堅持所擬定的投資策略。
(十五)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實際參與事情的運作後,才能真正清楚要面對的挑戰,也才知道邁向最後成功的代價有多高,以及自己是否真的能負荷。成功投資法的計價單位(代價)並非美元,而是波動性、恐懼、懷疑、不確定性及遺憾,唯有實際進行操作方能體會;倘若完全忽視這樣的代價,便會受到誘惑而貪婪,最終在實際發生而無法承受下,選擇完全避開以致於半途而廢;然而,深知未來深具重重的不確定性,又想要獲得優渥報酬,逃避的心態與行為就像是想要不勞而獲,正確的心態反而應該將波動視為取得報酬的必要代價,才能協助自己在長線投資中,將投資報酬轉往有利的方向發展。
(十六)你和我—忽視每一個時代背景下,投資人透過經歷所形成的心態與行為,實際上大多不相同,以致於無知的參與者總是相信投資標的,始終存在一個理性的價格;這是一個看起來正確卻十分不正確的觀念,往往造成無法衡量的損失。泡沫的形成不完全與眾人非理性有關,而可能是有些理性的人轉向短期交易,試圖從中取得其所重視的報酬;於是,當投資人透過價格增長的走勢作為線索,以長期交易的想法參與其中,便會在泡沫破裂時造成傷害;一旦不清楚市場支配性力量的意圖,也就無法知道他們會持續多久,以及什麼事情會改變他們的決定,在這樣的狀況下參與其中,很有可能造成傷害。
(十七)悲觀主義的魅力—回顧過往的發展,世界總在困難重重之際,依舊取得經濟成長、醫療突破及股市市值成長,故保持樂觀心態比悲觀心態重要許多,但悲觀心態常由人類本能所觸發,足以反轉實際發生時所抱持的樂觀心態,不得不加以注意。有關於股市為何下跌的事後探究,總能引發各界的討論與擔憂,成為理解金融風險的焦點;在不好的消息發生時,輕易地假設壞事會一直發生,通常容易為人所信服而很有說服力;破壞往往由整體系統失靈所造成,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常讓人轉瞬之間失去對其信心;以上的負面情勢結合人類規避損失的本能,常讓悲觀主義而非樂觀主義佔了上風,忽略了樂觀主義其實一直複合式地推動著成長;然而,只要相信成功必須付出代價,也就能認清長期成長下,負面情勢造成的波動與損失,也許只是短期而非長期的現象,然後平心靜氣地付出代價,耐心持有以等待最終雨過天晴。
(十八)當你相信任何事情—當一個人面對一件事情,需要一個解決的辦法而辦法卻未知時,很容易尋求阻力最小的途徑,在迫切之下相信一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由其中取得看似可以解決的辦法;但這樣最大的風險,便是最終發覺現實與自己相信的事情完全沒有交集,因此而蒙受莫大的損失。人們無論年齡大小,面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時,並無法意識到自己不理解,總會用自己對於現實有限的認知,發展出一套自圓其說的故事,試圖去填補自己無法理解的部分,然後扭曲地作為整體的解釋。綜合以上,當人們相信世界完全以自己所想的方式運轉,雖然令人著迷卻更令人恐懼;十分清楚地理解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更有許多事情自己無法掌控,雖然很難令人接受而沒有安全感,卻能讓自己常保謙虛,持續用思考的方式而非情感蔓延的方式,擴展自己理解事情的觀點,盡量不做出危害自身的行為。
(十九)觀點彙總—事情運作順利時,盡量謙卑面對;當事情不幸出錯時,盡量原諒自己。少一點自我慾望的膨脹,多一點財富。使用可以幫助自己一夜好眠的理財策略。增加持有投資標的時間以成為出色的投資人。以組合的方式作為整體,很多事情出錯也沒關係。用金錢拿回自己對時間的掌控權,便能夠影響自身的幸福感受。讓自己變得良善,而少點炫耀。存錢就對了。確認成功的代價,並冒險付費來追逐成功。鄭重地預留犯錯的空間。避免做出帶來極端結果的財務決策。隨著時間的演進,喜歡風險會帶來回報。清楚自己正在參與的遊戲性質。尊重混亂。
(二十)我的自白—當一個人正在處理會影響自己的事情時,複雜的情緒往往會影響自己的決定,因此決定往往沒有正確的答案,只要能讓自己感到自在且晚上睡好覺,它就是一個好的決定。財務獨立並非停止工作,而是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和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工作;它必須由儲蓄率所推動,而儲蓄率是收入超過一定水準後,由生活方式維持不變的能力所推動,而生活維持不變的能力則由心靈平靜所推動。可以靈活運用的現金,就像是財務獨立時所需的氧氣,足以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卦所引發的龐大支出,而不會急著變賣欲透過長期投資獲利的股票,使得股票有相當高的機率,保有長時間複利成長的機會。世界由長尾效應所驅動,定期定額投入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有較高的機率達到長期的投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