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十點由竹北出發,順著國道三號南下至台中,稍作歇息並享用午餐後,刻意路過宮原眼科似乎已成為直覺,手裡也一如往常多了杯珍珠奶茶;邊吸邊嚼之際,行車來到了中部最大溪流—濁水溪,沿著流淌方向由台中行至水里,開始另行順應其支流陳有蘭溪,進入了台21線的新中橫公路。台21線末段沿著山勢而闢建,歷經好幾番的蜿蜒曲折後,抵達了此公路的最高點「塔塔加」;鄒族語描繪「架高的平台」,透過「塔塔加」三字的聲韻,盡顯出些許的秘意,因此為此區域增添了莫名的新奇。越過此處的交會點,轉而駛入台18線的阿里山公路,下午四點抵達今日的終點—上東埔停車場。海拔高度提升直至2500公尺以上,讓氣溫由平地的31度驟降至約莫15度;然而,適逢日光西落前橫灑遍佈及雲霧翻騰,壯闊帶著暖意因而顯得忘我。沐浴著大自然的芬芳,初入陌生地帶的探索之心油然而生,我倆走上了楠溪林道一探究竟。行至塔塔加小隊警局與排雲登山服務中心,知曉了明日入山證及入園證的投遞處;玉山躁眉突然在腳旁彈跳著,以其不畏懼人的姿態,尋覓著能夠享用的食物;與之互動片刻後,轉而步入一旁簡易的步道平台,觀賞著橘紅毬果遍佈的松樹群;在日光輕柔拂眼之下,專注於裸子植物的繁殖大事,除了色調上美麗動人外,更衍生出對於自然植物的好奇。步回日落餘暉鋪設的林道,有鑒於繽紛的色彩調性,儘管眼前所見簡單又純粹,卻能引領出激昂的感受。入夜後,簡便食用晚餐欲入睡,除了異常冷冽的空氣外,尚有滿天的星斗作陪,顯得格外的悠閒愜意。在僅有公廁的微光之下,刷牙後一把冷水洗淨臉龐,竟惹得自身格外的冰涼;回到車上後,趕緊置身於暖暖的睡袋,早早進入了夢鄉。
兩旁車門不規律地開啟與關上,將我從凌晨四、五時的睡眠中搖醒;通透微亮光線的車窗,讓自身睜開眼後,旋即得知已經來到了清晨時刻。仰望著車頂好一片刻,才從聚精會神之中坐起身來,迎接從多雲中展露明亮的日出。自公廁簡單的梳洗後返回,除了眼見許多同樣早起的車友外,還多了許多立坐在走道旁等候的獼猴;沒有多餘的思考在其動機,卻在其一隻獼猴起身衝進一扇開敞車門,直接搶奪婦人手中滋嚓作響的塑膠袋,隨後打開將吐司放進嘴裡享用,才真正了解它們的詭計;往後,獼猴更是直接躍上一旁的車頂,直接拿走哪怕是垃圾,卻可能裝有食物的塑膠袋,又是一陣翻攪搜刮;獼猴們並不好招惹,僅有行走經過其面前,便會引來無端的暴衝與尖牙吆喝,更聽見女生的幾聲尖叫,轉眼便見其享用著搶奪而來的早餐。彌猴群的舉動讓我不敢大意,逼得我只能在門窗微微開啟的車內,用爐具的火源加熱水來沖泡咖啡,同時小心翼翼地將麵包從滋嚓作響的塑膠袋中推出,左顧右盼地啃食著其中的麵包。約莫早晨七點左右,可以很明顯地察覺周遭人們,大多數已經前往入山及入園報到處,同時獼猴群亦銷聲密跡,這才明瞭它們早已精準地掌握住人們清晨的作息,知道哪個時段可以有機會搶走他們手中的早餐。眼見彌猴群消散,這才安心地下車開啟車門,將東西挪動位置安放,並且整理登山相關的裝備,準備等會兒啟程。
天空逐漸撥開多雲而展露出湛藍,再次走上楠溪林道,遞交了入山證及入園證後,便開啟了總長2.8公里的徒步之旅;有別於搭乘接駁車呼嘯而過,我倆選擇以緩慢的步調,沿路欣賞雲層漸開下的大地景色,希望能完整保留一路上所見與所思。踏上林道初期,放眼望去彷彿被林木所包圍,還有一旁低頭悠閒覓食的山羌,更在低頭之下發現罕見的塔塔加薊,一舉推升了昂揚的探索興致。松科的木本植物高大聳天,讓我倆沿途經過下不時地抬頭張望;遠方山巒稜線的起伏,亦對於前方的自然景緻,興起了無限的美好遐想。
時而多雲時而陽光露臉,沿著筆直的林道持續前進,大鐵杉魔幻般的枝幹觸手,四處開散的姿態早在遠方顯現,直至佇立其下,才在抬頭仰望後驚嘆於身形的無比巨大。完全能由其粗壯且高聳入天的主枝幹,體悟出歷經600多年的歲月,尤其是那伸向遠方又張大的枝幹,彷彿以其無比熱情歡迎著到訪的人們;偶爾更能從枝葉的縫隙中透射出晨光,使得眼前像是佇立著歷經風霜的長者,訴說著飄搖環境中所衍生的生存智慧,以此守護著大地的萬物。即使持續行走已將大鐵杉置於身後,仍然不時回望其呈現的姿態,始終難忘將目光停留其上的驚訝、敬仰與感動。
一別大鐵杉後,逐漸能在持續行走之際,獲得開放性的視野,以此眺望群山稜線的優美,以及木本植物令人沉醉的枝幹型態,更有日光斑駁灑落於林道,讓我倆充分領略了大自然蘊藏的十足美妙。悠閒漫步於青蔥樹林間,能夠明顯地體驗出大自然的律動,口鼻嗅著由此而生的清新空氣,更能感覺身心因而輕快;不帶著人類世界裡,以利益為前提的交易概念,由自然衍生合而為一的感受,自始至終生成於無形中的不凡。
麟趾山與玉山前峰間較為平緩的地區,如同馬鞍的中央低陷處稱為「塔塔加鞍部」,分立了東西兩側的玉山山脈及阿里山山脈,也是沙里仙溪(濁水溪上游)及楠梓仙溪(高屏溪上游)的分水嶺,隨著兩側河谷的氣流上升,因此也成為蝶類與鳥類的遷徙廊道。「塔塔加鞍部」矗立著「玉山登山口」的石碑,標示著通往台灣島核心地區的關口,我倆也藉由此踏上造訪玉山前峰的旅程。
沿著山脈的腰際線,構成了前往玉山主峰的步道,隨著太陽逐漸高掛於空中,亦順勢將右側的山谷明暗地刻畫於眼前;時而行走於開闊的天地間,時而遁入明暗交接處,總能以隨著前進所帶來的不同視角,側看右方地勢整體上的展現。偶然眼前收緊寬度的路徑,伴隨著一側下探深谷的態勢,雖說看似令人恐懼,卻也只是一段過渡的路程,不足以讓懼怕過度的渲染。
湛藍的天際與明亮的日光,漸漸點綴著眼前的自然景緻;順著之字形的路徑迂迴前行,我倆較為費勁地被帶往較高的海拔高度,與群山並列的尊榮感受,亦由此刻開始萌生。 不時呆站於途中,只為了細看周遭的景色,領略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實為能夠輕易體會之情事。
松科植物逐漸滿佈於兩旁,針葉連帶使得樹蔭顯得幽微,彷彿置身於優美的境地;傍著陡峭的山壁而行,腳踏著凌亂的石堆,更能遠望著一旁玉山西峰、東峰與南峰並列,以及群峰山脈上高低起伏的岩壁,在在預示著玉山前峰登山口即將抵達。
行至玉山主峰步道2.7公里處,抵達了前峰登山口,開啟了僅有800公尺長的步道;然而,由入口處石階異常陡峭直上,幾乎已經揭示了這是趟艱辛的行程。剛踏上幾步的路程,旋即感到炙熱且喘氣連連,不時需要停下小憩;來到400公尺處,抬頭仰望著上方高聳矗立的鐵杉群聚,以及滿山遍野的高山杜鵑花叢,更有裸露的巨石岩壁,以及宛如瀑布般的石塊錯置,令人體悟到大自然力與美的相互結合,能夠將人的感受引領至何種境界。
來到前峰步道最後的400公尺,方才遠望的石瀑在眼前延展開來,親臨其下才知曉石塊錯置的壯觀;圍繞著石塊而生的高山杜鵑,展露出潔白略帶粉紅的花朵,柔合了些許粗獷的氣息,而岩壁及石塊中拔地而起的鐵杉,高聳入天的傲人氣勢,多麼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由下山的登山者,一不小心踩落小石塊而造成滾落的聲響,總能引起上山的登山者停下張望;一步一步踩穩踏點而後費力地上行,是每個人克服石瀑登頂的不二法則,時而停下喘口氣享受微風吹拂,轉過身看看石瀑、鐵杉與遠方山稜線一體成型的景緻,作為這段行程體力耗損下的怡然自得。
無止盡的石瀑一詞,於初見步道800公尺的數字時,儼然只在內心雲淡風輕地掠過;然而,親臨現場實際走一遭,才徹徹底底地體會到,始終眼不見終點的惆悵感。亂石堆中交替跨出的每一步皆不同,總是在踏穩腳步的當下,思考著下一步的著落點,還必須外加上氣力克服斜坡的高度抬升,走著走著已然深切地感受到力量的枯竭,索性就在石堆中較為平坦處端坐著,拿出準備好的乾糧好好補充體力,心想這裡真是有夠折騰人。
在適當的休息過後,感覺元氣已經回復許多,將注意力由遠方的壯麗山景抽離,轉過身持續費力地上行;最終在崎嶇又陡峭的地勢中大跨步,也才一舉登上了睽違已久的玉山前峰。克服石瀑的過程,一直都比登頂異常精彩許多;然而,置身峰頂所帶來的遼闊,卻非能夠輕易地比擬。儘管猶如菜市場的嘈雜聲壞了興致,依舊能從視野綿延下玉山主峰、西峰、東峰及南峰,其山稜線的起伏幻化中,獲得不斷追尋的寧靜安詳。
原路折返並沒有較為好走,尤其是方才在在考驗腳力的石瀑區;收起登山杖並側身放下跨出的每一步,更外加上雙手攙扶著石塊下山,依舊十分緩慢以安全至上。沿途的景色一如來時,卻多了許多不同視角下的優美,尤其在偶爾穿透的日光襯托下,更顯得瞬間般的珍貴。
下行至前峰步道400公尺的平緩處,稍作停歇而觀賞著西峰的優美植被,以及另一側朦朧間交錯的山脈皺褶,內心感謝著這趟旅程所呈現的各種美。轉而依循著主峰步道,走回玉山登山口的途中,內心一如以往再次回歸造訪山林後的平靜,任何的雜念彷彿煙消雲散,只剩下偌大的寬敞空間,足以進行自我的對話。在多雲涼爽的氣候下,越過塔塔加鞍部再次行走於楠溪林道,雙腳的疲憊顯見一般;儘管如此,在途經大鐵杉時,依舊受其非凡的氣勢所感召,數度在抬頭觀看時渾然忘我,思索著時間對於個人的意義,以及時間究竟帶來些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好好釐清。午後五點將屆日落時分,帶著埋藏於內心的疑問回到了停車處,接著卸下了身上的裝備,短暫休息片刻;難忘的是美好的今日,有著露西小姐全程作陪,也有那一幅又一幅呈現於眼前的山林美景,彼此交錯出獨特而專屬我倆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