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行花蓮一圈後,回到了日治時期,依偎在花蓮港旁的行政、文教、經濟及軍事中心。走過了「花蓮港專賣支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花蓮港鐵道部工務段、警務段」(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花蓮港鐵道部出張所」(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及「花蓮港分屯大隊」(花蓮美崙溪旁日式建築群),浮游過那段曾經大設政府機關,以便進行行政管理的歲月;儘管花蓮醫院旁不起眼的綠色隧道,卻是百年以上「瓊崖海棠」林蔭的彰顯之處,「花蓮港公學校」(明禮國小)及「花蓮港高等女校」(花蓮女中)的日式風華,由此處開始微微地綻放。由前些日子走過的「八通關越嶺古道」、「豐田移民村」,乃至現今的「舊花蓮港」,彷彿將想像中的那段歷史,從開山、移民及管理予以拼湊,為在地化的昔日生活輪廓,取得了較為貼近的面貌。午餐過後,捱不住兩位小朋友的請求,輾轉來到KOHI·宅咖啡的店內;兩隻昏昏欲睡的貓咪,在她們執意撫摸之下,睜開了迷濛的雙眼以對,弄得它們不要不要的,該說她們究竟是愛貓還是純粹好奇呢?無論如何,這樣與貓相遇的時光,對她們而言總是十分短暫,最終只能利用民宿的游泳池來吸引她們離開。晚餐之時,深入了昔日「吉野移民村」的「宮前部落」,「西村的家」位於昔日神社前的核心地帶,移民當時的古老宅第,持續保留至今已近百年;用餐後就牆上眾多當時的老照片,以及書架上關於當地移民的歷史書籍,聆聽老闆對於此地及房屋的歷史回顧,從貼近生活的歷史陳述,聽見了熱情及興致,也間接還原了扭曲歷史後的史實呈現;尊重歷史發展,並且毫無偏見的回顧,在我的際遇與想像天地裡,自此又多了一人,但還有多少人尚未甦醒呢?楓林步道的第四觀景台,俯視了面向海那端的市區夜景,在三位情人相伴之下,以浪漫為今日譜下了休止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