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落」觀後感想

Posted on

Posted in 電影賞析

 

 

墜落的情境聚焦在一位女高中生的求學生活,以及圍繞在其周遭的親情及友情的互動。在一場不預期發生在學校內的槍擊事件,儘管不是生理上的受害者,卻在迫近的恐懼氛圍催化下,造成實質上的心理變化,由此開始影響生活中的精神狀態。本部影片沒有超潮迭起令人拍案叫絕的劇情,卻充斥著看似平淡無奇的對話;然而,倘若懂得將自己的同理感受,順利切換並貼近片中的女主角,將盡可能處於其心理狀態下,從其心理鉅變後外在人際關係的互動出發,敏感地覺察到開始產生的實質變化;觀影者能夠從這樣的情境營造下,抽絲剝繭地回溯哪些特定的言語與行為,可能肇因於深受恐懼包圍而未解的內心創傷,而創造出另一片想像的情景,倘若是女主角周遭的親友,應當如何協助化解這樣的難言之隱。

在槍擊案後,劇中女主角宛如從熟悉且舒適的生活圈中脫離,帶著夜夜惡夢後的早晨驚醒,開始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帶著心理上的受創傷痕,以結交共患難的新友情展開嶄新的互動,而非透過言語帶出各式情緒來回顧創傷事件,作為自我的心理療癒方式。這種寄託於外在新鮮的人事物,而欲支配內心隱隱作痛的傷痛,最終卻反過來遭其所支配,依舊無法回到往常健康熱絡的人際關係,卻逐漸驅使自己做出種種脫序的行為。脫序後冷靜下的自我意識,似乎清楚地了解到自我正走向難以掌控的地步。此時,面對親生妹妹聲淚俱下地坦言道出,槍擊案後彼此關係的丕變,女主角才開始透過乘載著內心憂鬱情緒的言語回覆,踏出緩解內心受創的良善一步。同時,面對心理諮詢師的循循善誘,女主角亦開始觸碰到槍擊案的議題,描述當時受影響人們各式的事後處置方式,並且懂得回顧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思考著自己究竟該如何坦然面對;在這樣的來回檢視下,也懂得透過言語釋放傷痛的情緒。母親小心翼翼地持續發出關切之情,父親適時地安排情緒發洩的場地,最終也都共同成為療癒的支撐與催化。

看似傷痛止步而一切安好,卻又在另一起新聞中的校園槍擊案,藉由急促的喘息聲誘發出昔日的惶恐;如此橋段的銜接,隱喻式地道出心理創傷的治療,並非著重於藥到病除般的藥效,而更像是遭逢生活中類似情境下的不預期誘發,自己終究要步上懂得如何妥善面對的長遠路途。眼前的生理傷痛痊癒了,也許就真的已經痊癒;但未見的心理傷痛看似痊癒了,卻可能依舊隱隱作痛;在超乎預期的情境下,更可能再次轉為深刻的傷痛;正因為如此,眼不見的傷痛不能為淨,反而應該用心持續予以關切才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