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生活體驗的種種感受,始終是無時無刻湧現的回憶;玻璃城堡看似是兒時通往一家幸福快樂的最終堡壘,然而仔細地回想一切過後,最終卻發現家人在過程中相處的點滴,才真正能夠凝聚家人彼此間的情感。珍妮特的父母帶著漂浪性格過著藝術般的生活,崇尚著擺脫世俗羈絆的自由生活,接受教育的學校與治療傷痛的醫院,在其父母眼裡盡是文明的枷鎖,剝奪人們前去體驗自然生活的自由;於是,珍妮特與兄弟姐妹自幼跟著父母四處流浪,臥睡於漫天星斗的荒野中,傾聽著父親口中關於星斗的故事,以及父親透過引導的方式,展現出佯裝拔刀斬除內在惡魔的儀式,甚至是徜徉在雪地上相互依偎而傾訴話語,無疑成為父女間最為珍貴且受用的回憶。
珍妮特祖父母家中,一封父親於幼時所寫的信件,道盡了當時受祖母體罰的折磨,進一步連結自身實際與祖母相處,不時動手教訓所認定桀驁不馴的性格展現,珍妮特自此確信父親內心裡暗藏著難解的兒時憂鬱。父親不自覺帶著這樣的憂鬱,常常透過酗酒試圖宣洩一切,儘管承諾中玻璃城堡的設計活躍於紙稿,卻始終面對難以越過的內在高牆,以致於原本劃定興建城堡的基地,最後只能成廢棄物的集中處。隨著時間流逝而小孩們逐漸長大,也漸漸地發現玻璃城堡流於虛幻,父親更不自知地承襲祖母控制的手段,深入小孩們生活的一切,以致於凝聚家庭共識的基礎宣告瓦解,兄弟姐妹們相互密謀,私下儲存所謂的逃離基金,並透過向外就學或工作的方式,儘早逃離父親與世隔絕的屏障。
珍妮特即將步入婚姻,心中滿滿兒時的不堪回憶,卻總是想盡辦法擺脫;透過口中對外隱瞞父母親拾荒的現況,試圖對回憶進行強制抹除,卻怎麼也無法強行略過情感的招喚,以致於無法如同父親所說展現幸福的模樣。深入珍妮特心理狀態追根究底,父親承襲祖母的教養方式,無疑成為其害怕的源頭,以致於不惜一切代價極力擺脫;然而,如同父親在荒野中透過引導的方式,展現出佯裝拔刀斬除惡魔的儀式,諄諄教悔著唯有面對內心的害怕,並且越過害怕才能有所突破;困擾珍妮特心中的一切兒時回憶,由回憶薈萃精華後傾刻間頓悟一切,正可謂解鈴還須繫鈴人,便道盡了此時深刻的意涵。臨終前珍妮特會見父親一面,並且與其暢談著兒時回憶的一切,便是珍妮特面對心中惡魔最好的外在儀式;珍妮特的父親終其一生,生活在其祖母兒時教養的陰影之下,試圖透過遠離文明與酗酒來逃避一切,卻在其父親不自覺承襲其祖母一切後,反倒激起珍妮特與其兄弟姐妹向外求生的勇氣,甚至展現出非凡的生活能力,尤其是珍妮特最後選擇接納父親,光是這個面向,足以讓臨終前的老父親微笑並引以為傲。珍妮特與母親及兄弟姐妹,圍坐在一桌豐盛的佳餚前,彼此訴說著兒時回憶的有趣點滴,過程自然充滿無比的歡笑,但走過初始不堪最終卻珍貴的心路歷程,面對一張空下來的座椅,珍妮特自是透過眼淚,作為溫暖回憶的最自然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