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過「投資最重要的事」及「掌握市場週期」兩本著作後,對於書中所陳述的「投資觀念」及「投資市場週期」,有著耳目一新的認識,進一步也對作者Howard Marks的一言一行產生了興趣。正當新冠肺炎爆發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關於疾病的傳播率、確診率及死亡率隱晦不明,使得其它國家對此掉以輕心;在迅速擴散至東亞、歐洲及美洲各國之後,各地引發出對於疾病的恐慌,連帶使得歐、美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從一開始擔心產業供應斷鏈,到最後擔憂消費需求萎縮,使得投資及消費信心前後低落,就快自我實現般地引發大規模的經濟衰退。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新冠狀病毒在美國逐漸擴大;在總統川普預告未來兩週,即將到達疫情的巔峰,並且最少將有二十萬人死亡之際,Howard Marks秉持著「價值投資」的理念,再次為橡樹資本管理公司的客戶,撰寫了此篇重要的備忘錄;文中分別羅列目前市場上樂觀及悲觀兩方的見解,並經過詳細地闡述,最後綜合提出自己對於未來的看法。
一篇名為「Which Way Now ?」(可點選附上連結)的備忘錄,發佈於2020/3/31。
在「前言」部分,Howard Marks回顧了投資市場前六週的好壞時光,發現市場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認為,疫情所引起的長期現象,能夠在短期內有所反應,使得金融資產的價格已經走跌;然而,疫情卻仍然在美國及世界各地持續進展著,使得實行槓桿的金融實體,擔憂其債務及流動性的來源,並且油價來到了空前的新低。毫無疑問地,政府及聯準會聯手的救市措施,能夠讓事情在短期內發展較好,而市場也視他們為最終的贏家;但究竟是「病毒」還是「政府及聯準會」為短、中期的贏家,則必須從以下「樂觀」及「悲觀」的面向,進行更加細微地探討,方能有更為明確的認知。
在「樂觀面向」部分,Howard Marks提到樂觀的觀點,建構在壞消息將提早終止,並且好消息在不久即將到來;這一切讓他想起1929年股市大崩盤前一天,報紙裡「樂觀的銀行家」標題。市場上瀰漫的樂觀預測主要如下所示:
(a)早期許多遭逢大規模感染的國家,如南韓及義大利等,現今都已漸漸呈現出確診曲線趨緩的現象。
(b)預測均顯示大約三個月內,確診曲線將會平坦化,並進一步反轉向下。有鑒於大量篩檢並隔離感染人士、人群自我免疫力的生成、漸暖的天氣、發現協助復原的治療方式及發展中的疫苗,以此更可預見病毒將會進一步被壓抑及消除。
(c)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將會呈現短暫嚴重的態勢,並在第二季至下半年或明年之間,呈現所謂的「V型反轉」。
(d)為了抑制疫情的爆發性感染,許多商業活動必續停止,以利盡快地追蹤出感染的人士並加以隔離;此迫使商品及勞務的生產停擺,民眾頓時失去收入,而企業亦遭逢營收銳減,政府及聯準會則不計代價地推出各種措施,支撐起這段其間的經濟損失。對抗疫情的好消息,將會使得經濟景氣回復;政府及聯準會一連串的挽救及刺激措施,將會主導並改善經濟實體的表現。
(e)銀行的脆弱性將遠低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f)美國的私部門將能有效地補充,政府在公共衛生層面不理想的層面,生產出大量的供應設備,以及發展出篩檢器、治療方式及疫苗。
(g)證券下跌的價格將會吸引買家,以及基金裡大量可支配的資金。
在「悲觀面向」部分,Howard Marks提到自己較傾向於關注值得擔憂的面向,而非一昧地順乎夢想似的樂觀;這也是從樂觀中覺知,並克服單方偏見的必要方式。悲觀層面包括確診及死亡人數上升、瀕臨醫療保健系統的上限、數百萬人失業、廣泛的企業營收損失及加劇的違約情事。值得關注的悲觀面向主要詳述如下:
(a)美國未來疫情的發展令人擔憂。其它國家能成功暫緩疫情的發展,主要靠廣泛地推行社交距離、大量篩檢及量測體溫,以及時發現感染的人士並進一步隔離;然而,美國卻並未下令實行這些措施,而是採取建議的方式,使得稀疏地實行篩檢、大規模量測體溫不存在、大規模隔離的合法性遭質疑。若不嚴格地實行這些措施,確診及死亡案例恐怕繼續增加,將會使得醫療系統因為負擔過大而崩潰。
(b)經濟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縮。上百萬勞工無法工作而沒有薪水收入,將導致企業無法產出而造成營收損失,同時實體產出如民生必需品「食物」,將會逐漸面臨短缺。在政府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之前,預料將會有以下更嚴重的情勢發展:(1)失業率將會回到8–10%(2)更多企業關閉(3)第二季GDP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少15–30%(4)第二季S&P 500的企業總盈餘最嚴重減少120%。儘管政府的支出及失業保險金,將會彌補勞工收入的短缺及企業的營收損失,但多久能接收到此補助,收到後為期多久及效用多大,仍然是值得注意的面向;換句話說,V型反轉的經濟型態是否是個符合實際狀況的預期呢?
(c)解決社交距離及經濟回復的衝突充滿挑戰。為了抑制病毒傳播而實行的社交距離措施,讓人們各自處於家中以確保安全,卻會嚴重限制經濟發展;然而,人們很快回到工作場所群聚,卻又難以讓控制疫情發展;這之間衍生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要如何知道疫情已經確實抑制住了呢?倘若趁著確診案例下降,便開始重啟經濟活動,將會冒著極大的風險,讓病毒的傳播率再次回升。
(d)絕大多數公司的營收銳減甚至完全消失,它們可以透過消減支出的方式因應,但有些支出屬於固定形式,無法順應營收快速地消減,以致於第二季的利潤將會萎縮、乾凅甚至轉為負值。
(e)許多公司目前深陷於高度槓桿的方式經營。許多公司管理的方式,運用低利率的資本環境發起債務,一些則回購自家公司的庫藏股,以減少它們的股數並增加每股的盈餘。以上任何一種或是兩種經營方式,都是增加「債務權益比率」(亦稱為「槓桿率」。債務權益比率高,說明被審單位總資本中負債資本高,因而對負債資本的保障程度較弱;債務權益比率低,則說明被審單位本身的財務實力較強,因而對負債資本的保障程度較高。)在經濟景氣良好時,較高的債務權益比率,將會帶來較高的股東權益回報;然而,在經濟景氣惡化時,將會使得股東權益呈現較大的損失,較不可能在艱困的時機中存活過來。公司的槓桿使得營收及獲利的損失惡化,因此可預見未來幾個月的違約率上升。
(f)經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槓桿證券化的情形十分少出現在金融系統中,並且由於Volcker Rule的訂定,這些存在風險的資本不得由銀行供應,絕大多數卻轉由非銀行體系的放貸機構及基金供應;因此,政府的紓困方案不大可能納入這些對象。基於消減價格、評等下調、資產投資組合違約、部分貸方增加金錢損失、追繳保證金、投資組合清算及被迫出售資產等原因,似乎可見部分透過槓桿形式經營的企業實體,將會出現違約的狀況。
(g)由於用油需求減少及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的價格戰,油價已由去年底的每桶61美元,形成今日每桶19美元。當許多消費者、公司及國家受惠於低油價,卻對其它面向造成嚴重的影響,它們包括:(1)產油公司及國家的巨大損失。(2)石油及天然氣工業提供大於5%的美國就業機會,因此低油價將會貢獻不少的失業率。(3)近期佔據全美重要股份的工業資本投資,將會顯著的減少。(4)因為消費降低及原油儲量用盡,生產活動將削減。(5)生產活動減少或停止,將危害油量儲備。(6)降低美國用油的獨立性。
在「政府計劃」部分,Howard Marks提到上週政府實行CARES法案,提供約兩兆美元的援助及支持;與此同時,聯準會花費數兆美元提供流動性及支持金融系統。CARES法案不應該視為財政刺激,而更像是穩定經濟的功用。疫情爆發時經濟活動的崩壞,並不是正常的週期性衰退,更像是政府因應疫情擴散下,要求個人及商業活動暫停的結果。法案中的條款主要確保私部門,不會因為抑制疫情發展並暫停所有經濟活動而回復後,產生破壞並能迅速地反彈。技能性勞工是企業稀有寶貴的資源,保有兩者相互連結十分關鍵;支援企業實際上是支援勞工,因為假如企業無法自其現金流中,支付勞工應有的薪資,將會發生大量失業的情事。最近一季的實際數據顯示,勞工補償為兩點九兆美元,以20%的勞工收入短缺,造成五七七億損失來換算,就CARES法案通過的兩兆美元而言,若不考慮支撐企業損失,將能補足勞工一家人一季的收入短少,將能避免勞工收入的陡降。法案亦能開啟聯準會支援資本市場超過四兆美元的計畫。除此之外,法案中提供基金以期能盡快抑制病毒擴散,將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使得美國盡快重返經濟生產的行列。政府2020年財政赤字可能高達二點五兆美元,但法案的效用若不見效,衰退期將會更深更長,並且財政花費將會更巨大。然而,儘管政府可以法案的補助,取代企業營收及勞工薪資的損失,卻無法有兩者的實際產出;所以,長期而言,僅僅有營收及薪資的補助是不夠的,還必須透過經濟活動產出商品及勞務。假定政府的支出永遠取代營收及薪資,而經濟活動持續足夠且最小的產出,對於一個有經濟能力卻長期沒有生產活動的經濟體,將會產生何種衝擊呢?財政部持續每一季增加數兆美元至赤字,以及聯準會持續釋放數兆美元至貨幣系統,將會造成什麼效應?儘管現代貨幣理論闡述聯邦赤字及債務,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票選出的每一位頂尖學者,卻不同意現代貨幣理論的一些論述,對於貨幣的疑慮如下:(1)美元的價值及作為全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有何影響?(2)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降低,是否可能造成舉債及升息的困難度呢?(3)是否可能導致某種程度的通貨膨脹呢?(4)源於全球未加工材料及完成品的降低,所造成的供應端衝擊,是否有可能增加通貨膨脹呢?
在「總結」部分,Howard Marks提到贊成牛市的觀點,似乎為貨幣及財政政策將見效、社會將追隨有效的醫療保健政策(例如保持社會距離)、實體經濟將獲得改造、地緣政治將維持祥和。贊成熊市的觀點,似乎為以上所提的反向論述,並且因為可能與中國及伊朗熱戰,而顯得較為暗淡且十分不祥。在這些觀點以外,沙烏地阿拉伯選在美國飽受新冠狀病毒肆虐,而使得頁岩油需求已經蹣跚之際,發起石油供應上的衝擊,使得此事件充滿了不可預知性。針對牛市與熊市的觀點,尚有更為具體的總結。支持牛市者認為一切將在六周內重啟,失業者能夠重回舊工作崗位。經濟將在六個月內重回正常狀態。私募股權中兩兆美元的可支配資金,低油價及零利率,將提供經濟重運轉的燃料。支持熊市者認為失業率將超過20%,一、兩年後所有事情才會回到正軌,於此同時形成需求衝擊。因為疫情停擺的經濟活動及油價衝擊,創造出形成經濟蕭條般的條件。如今,事件所產生負面結果的範圍,似乎較為寬廣,身邊環繞著社交距離、疾病及死亡、經濟收縮、極端倚賴政府的動作、長期效應的不確定性等問題,並且主要在於它們將會持續多久。儘管投資市場的資產價格,已經反映相關的事件及前景;透過樂觀的觀點看來,經過上星期的反彈,價格正處於適當的位置;但並未針對可能惡化中的消息,留有足夠的反應餘地。因此,經過以上所有的討論,我傾向於認為資產價格將進一步走跌。在可能的負面發展開始之前,你可能或未必感覺到,尚有時間增加資金上的防禦性;但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準備好能夠反應並利用這樣的跌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