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富的謬論

Posted on

Posted in 投資觀念

 

對於財富常見的謬誤在於金錢很骯髒,這類的論點主要出自於許多金錢落入富翁之手後,便開始從事一些不利於人群的勾當;然而,這些都是沒有替金錢尋求有意義的目標,而不斷追求金錢所導致;自己與他人不同,為自己擬定有意義的目標後,追求財富便是一趟有意義的旅程。

另一個常見的謬論在於擁有學歷便擁有理財能力。這點其實只要了解學校課程的設立,以及培養專才的功能性導向,便能夠清楚這項事實。擁有學歷的專才充其量只能歸類為勞動力,以勞動程度換來唯一的現金流,只要勞動力不存在,現金流也就無法因應生活支出,很遺憾勞動力其實與一個人的年紀成反比,也意謂著年紀越長,自己的現金流終將斷炊。

另一個常見的謬論在於有財務自由後,便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事實上財務自由只是免去為他人勞動的時間,而將時間完整歸還給自己,這與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仍然有頗大的差距。沒有充分地探究自己,財務自由後的生活依舊難敵乏味,而只能聚焦在累積金錢本身。

另一個常見的謬論在於做一樣的事情,只要再努力幾年,便能夠邁向財務自由。努力其實是必備的態度,但關鍵在於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想要靠著勞動力硬拼好幾年,然後以此換取財務自由,最後將會發現難敵年紀增長之下,體力及心力的耗盡枯竭。想要財務自由,必須付出不同以往的努力,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

最後一個常見的謬論在於衡量一個人的財富在於消費。因為許多人只相信眼前所見,於是看見開豪華汽車、住豪宅及出手闊綽,便以為是有錢人;然而,事實是一個人有錢與否,在於不為一般人所見的現金流;即使自己不親力親為,資產仍能保持穩定的成長,才是真正的有錢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