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隨著美國感恩節,順勢於星期四、五連放額外的兩天假期,早在當週的上班期間,便開始思索安排一趟前往「司馬庫斯」的登山行程。耳聞「司馬庫斯」已經相當長一段時間,卻一直找不到機會造訪;結束至新公司報到前,精心安排的十二天的假期之後,心裡總想著延續當中合歡山之旅,接觸高山景緻的遺緒,「司馬庫斯」這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名詞,便自然而然地自心底浮現。了解其近1500公尺的海拔高度、單程5.5公里的步道長度及坡度、往返需要花費4至5小時、管制單向通車的時間,以及預計前往當天的氣候狀況後,便確定了出發的日期及時間。計畫於早晨送小孩上學後,至晚上接小孩下課之間,完成此趟單日往返的「司馬庫斯」之旅—8點左右從竹北出發,10點至10點30分抵達,花費約5小時往返步道,並且於步道終點享用攜帶的簡便午餐,3點至3點30分之間回到原登山口;距離4點20分允許開車離開的管制時間,預留1個小時左右作為緩衝,返回竹北約晚上7點。由於相較於平常接小孩的時間延遲了近半個小時,事先對小孩們說明此次的規劃結果,同時確定她們充分理解後,也才安心上路。
一路越過竹東鎮乃至於穹林鄉,晨間多雲的天空及低下的氣溫,一度認為會是個不怎麼理想的天氣;然而,沿著油羅溪行駛過橫山鄉內灣後,才從陽光鋪設黃金稻作的田野景緻中,意識到了晴空萬里的轉變。輕快的內心節奏,隨著橫山鄉優美的景色而起,也正好提前適應著即將沿著那羅溪支流,進入蜿蜒又曲折的竹60鄉道。這一段公路引領我們上下顛簸之外,亦左右搖晃以因應地形的變化,但隨著車速而過的窗外山景,也同時展現著令人讚嘆的面貌;有時瀰漫著山上部落的樸實風情,有時映照著陽光點綴的斑駁樹影;在大自然恣意幻化的風情下,走上一趟平實的鄉間小路,卻也能夠隨著場域的開闊而豐富心靈。進入「司馬庫斯」前的管制道路,開始呈現不平整且狹隘的狀況,同時隨著小團旅行的廂型車漸增,車速也跟著慢了下來,卻順勢和緩了即將抵達的心情。
陽光普照於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蔚為全台灣最後一個通電的部落;遙想耆老口中的神話傳說,泰雅族的始祖於裂開的巨石中誕生,約為現今南投縣仁愛鄉瑞岩部落一帶,稱為Pinsbkan的地方。有鑒於人口增加及耕地不敷使用,遷徙族人中的其中一個分支,由馬庫斯(Makus)率領的家族,於現今新竹縣尖石鄉的「東泰野寒山」落腳並建立起部落,日後即成為「司馬庫斯部落」(Qalang Smangus)。巨木停車場上除了蔚藍的天空外,迦南小木屋成群橫亙於黃紅點綴於青綠的山坡上,別有精緻且小巧的優美風情。邁向彎曲巨木搭建而成的「巨木群登山口」,那斗大且鮮紅的字樣,著實喚醒了敏銳的心靈,隨即步入平緩的黃土小徑。
走過取材自大自然搭建的木橋,眼前顯現出百般的驚喜。步道前端直至1公里處,「桂竹」夾道道歡迎著我倆的到來,早晨的日光好似盤據於天際的竹葉,並一舉越過黃綠的枝節,側躺於腳下的黃土步道;隨著微風的吹拂下,搖曳著姿態同時嘎嘎作響,猶如其特有的歡迎儀式;眼前的世界不僅黃綠交疊,尚有日光刻劃的明暗對比,以及如此微妙的聲響,著實感到平靜且愉悅,此刻逗留的時間取得壓倒性的優勢。走過1公里處,逐漸步入樹林成群的境地,在過渡地帶不時可見樹林與竹林共處的奇妙景觀,樹木不時以橫斜之姿,越過筆直竹林所形成的範疇,試圖以此傾向日光的起源處。
樹林逐漸取得數量上的優勢,開始盤據所到之處的全然視野,日光亦開始顯得必須奮力一搏,方能突破枝葉的遮蔽,最終形成樹林中的不規則光束及光點,造就絕美的綠色景觀。行至中途的碎石坡,偶然可見無林蔭遮蔽的群山景緻,快速通過以避免落石下,徒留驚鴻一瞥的山林印象。接續走過一座又一座的木橋,還有以枯黃竹枝搭建的圍籬路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盡是天然的寂境,仔細一聽此起彼落的靈巧鳥鳴,猶如內心面向自我的獨奏曲,聲聲催化出最深處的本質思考面向。
微風吹拂下,樹葉擺動下的沙沙聲響,為聆聽的世界換上了新衣,輕快的步伐與之對應,漫步在光線幻化的上帝部落,每一步皆充滿著不可思議的想像。遠處依稀傳來潺潺的溪流聲,叢林裡的三重奏更加富饒了感受,引領我倆漸漸步入巨大樹木高聳的地帶。即將踏上巨木群的環形步道前,林蔭下小橋流水充滿詩意般的絕美景緻,將我倆置身於仙境般的情境;眼前呈現出溪谷堆置的青苔大石,川流不息的溪水從中流淌,最後匯集成一湧水流傾瀉於小池;直視池面盪漾著一層層的波紋,所傳達出最為天然的力與美,此刻的心境因此回歸最為本我的狀態。
緊接著越過小橋後,帶著真空的思緒會見巨大的神木群;時光的流逝持續在其巨大的枝幹中顯露,而相容於環境的生長智慧,則間接由其樹皮的滄桑及枝幹的分歧中展現;在日光的照耀下,抬頭環視著2500年的神木,看見的盡是隨著時間前行而漸增的智慧,讓其於此屹立不搖數千年。回想起生活中的一切,如何讓自己與環境共處,在盡可能的平衡中,逐漸協助自我茁壯成長,似乎也取決於自我的智慧—身與心必然相隨,同時努力釐清大環境的脈絡,仔細思索在其中,以兼顧大環境永續的前提下,活出更好更滿意的自我。
從2500年智慧老人身上體悟到的一切,讓我再次提領出「憑藉著個人意志,試圖扭轉一切」的一廂情願,這樣的想法並非不可行,而是必須充分明瞭大環境中,每個人所在意的一切,並且盡可能找出滿足所有需求的平衡點下,進而改變自己的姿態,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來推動改變。簡便的午餐後,踏上回程的路途,我反覆思索著拜會智慧老人所領悟的道理,同時以不同的視野側看同樣路程上,卻是另一面不同的景緻;再次提醒著我看待事情時,懂得切換視野的重要性,即使相同的一件事情,往往會因為感受不同,導致思考的方向及結論有所不同。回程的路更美了,除了更為接近日落的時刻外,還有再次頓悟的一切,讓望向未來的想像更加美好。
在管制離開的時間尚未到來前,一份250元的水果鬆餅,置放於泰雅族圖騰的桌布上,作為犒賞自己的下午茶;同時欣賞著遠方雲霧飄渺的山景,這一切一切顯得如此澄澈,內心如此輝煌的時刻不盡然常有,卻總是在接近大自然後湧現;此讓我更加確信所謂的「真理」,的確存在於大自然之中,等待著人類親身前去發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