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可以控制的部份

Posted on

Posted in 投資觀念

 

投資市場的漲跌,由眾多交易者行為的集合所決定。交易者個人常從群眾交易時,所根據「當下」的事件及資料進行研究,亦常從群眾「過往」行為的規律性,試圖事先推測「未來」市場的走勢,以利「當下」提前佈局,佔據「未來」可能獲利的絕佳位置。然而,「未來」終究無法預知,包括那些「實際上的發展」及「突如其來的意外」,使人無法得知「未來」究竟會「盡如己意」還是顯得「南轅北轍」,導致「未來」一直是投資人不可以控制的部份。因此,不管市場價格「未來」上漲或下跌,投資人可以控制的部份,一直只在於當下的要素及「資金配置」的原則:「上漲時,回收資金」以及「下跌時,投入資金」。換而言之,首要在於「價格幅度」及「資金比例」的整體管控計畫;再者才是其所應用的「市場週期」。投資者根據不可以控制的「市場週期」,靈活調整可以控制的「價格幅度」及「資金比例」,才能盡量以「不賺不賠」的最低限度,發揮較佳的投資功效。因此,投資者取得「當下」的事件及資料,以及群眾「過往」行為的規律,主要為了幫助自己理解「當下」及「未來」可能所處的「市場週期」,也就是經濟「週期性循環」的可能相對位置,以便妥善運用「資金配置」進行投資,以便盡可能取得獲利;而並非為了全然掌握「未來」市場的趨勢,將資金作為孤注一擲或是未經規劃後放任直覺般的運用。前者的重心較著重在可以控制的部分,而且是十分確定的部分;後者較著重在不可以控制的部分,並且由於整體金融系統的「龐雜性」,切勿頻繁使用「線性關係」及「因果關係」,過度解讀其中發生的現象;主要因為沒有任何人能擁有完整的資訊,更遑論針對任何發生的現象進行「逆向工程」,來歸納出源頭的真正因素;於是,可以明瞭任何的過度解讀極有可能「失真」,更會長久地扭曲投資者對於現象的認知,亦會不自覺地形塑自己錯誤的觀念;所以,這部分可說是相當不明確的部分,使得投資者只能用「機率」的觀點檢視,並且盡量著重在「現象間的關係」即可。在投資者細微的心態上,區分出前後兩項的「差異性」,將會重大地影響投資行為的「持續性」及「功效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