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原則大多是由人類心理層面,經過哲學思考後,所整理出來的各式因應原則。
「如果長線看好投資標的,面對短線過大的波動時,先停損出場後,再擇時進場以求保險。」
投資人通常會因為十分看好長線的表現,而將這類的看法投射在每一個當下的價格上,外加上價格不斷地上漲,投資人便會在無形之中,自動將當下短線的股價用來佐證自己長線的看法,形成固執般的見解。當投資標的開始波動時,投資人想必也不會多加警戒,因為自始自終投資人的內心,只存在上漲而從未存在下跌的見解;然而,等到波動的中、後期,向下波動的幅度開始加大時,才會開始意會過來,發現下跌的幅度已經過大,必須順勢藉由停損,保有得來不易的投資成果,儘管已經遭受波動侵蝕不少。面對長線投資,較為健全的作法應該如下:
「如果長線看好投資標的,不妨善用各項金額相對於總資產百分比的紀錄表格,並且在短線波動前調控投資部位;等到較大的波動確實發生時,實際投資標的價格的波動,僅能引發表格中投資金額百分比相對小的波動,以致於投資人情緒僅有微幅的波動;同時,又幾乎能夠完全聚焦在表格中,預先調控部位後可動用資金的百分比,並在波動過大時完全投入,以提高長線的投資報酬率。」
投資人若已遙想恐慌發生時,自己最糟會完全處分投資標的的最差情境,便能在恐慌尚未蔓延之前,做好事前防範的準備。在先前已分享過,採用相對於總資產百分比的表格,以及投資部位的調控,都各自能夠降低自身的恐慌,更何況如今結合兩種方式。由於事前調控投資部位的緣故,手邊將會多出龐大的資金,進而產生再投入的支配感。所以,結合兩種方式以面對波動過大時,將會第一步限制住恐慌的形成,再來第二步凌駕其上更製造出額外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