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的關鍵心態

Posted on

Posted in 生活哲思

 

每個人對於「困境」的定義也許不甚相同,但內心的感受肯定是受折磨而痛苦的,差異也許只在於引發此情緒感受的外在刺激事務。因為個人無力將其移除或躲避,必須直接面對卻缺乏「關鍵心態」,導致自我期待的結果,持續迥異於真正發生的結果,因此造成積累性的痛苦感受。人性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面向,便是盡力熟悉身處環境中的人、事、物,以此換取對於周遭一切的確定感,來盡可能降低未知的比重,使得自身擁有極高的掌握度,因而產生自身的安全感。由此觀點視之,自我期待的結果與真正發生的結果形成巨大的落差,將會讓個人失去掌握度而危及安全感,徒增不少的壓力乃至於痛苦。

「關鍵心態」是什麼?究竟要如何彌補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呢?由此將從「想像力」開始敘述的旅程。每個人遭遇困境時,不自覺且最常做的一件事情,便是運用「想像力」讓自我跨越時空,直達脫離困境的彼岸,在那裡對比於現在充滿無限的美好;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美好,乃是對比於當下急欲逃脫所想像出來,可以視為一種精神嚮往的理想境地。實際上,此時的個體處於分裂的狀態:生理處於困境中,心理處於困境外;兩者造成的矛盾拉扯著個人,形成最根本的痛苦肇因。直覺地憑藉「想像力」讓自身脫困,是ㄧ個面對困境時很好的著眼點,卻不是止步的終點;由面對困境的當下,直達想像中脫困的情境,引領著精神放眼於正確的方向;然而,更為關鍵的一步亦是常人欠缺的一步,便是更進一步運用「想像力」,擬定朝此方向前進的詳細計畫或辦法,形同於將「想像力」精確地導向務實的層面,提供自我行動前往美好境地的準則。「想像力」依循此方式善加利用,將能讓自己著眼於當下的每一刻,同時思考著更細微的實踐細節,努力以行動解決面對的困難;遙望未來引發情緒上的痛苦不復存,因為想像力早已被轉移至每個當下,成為貼近行動的前瞻謀略;因此,無數個當下被串接起來,也意謂著無數個已解決的困境,就此延伸至那個看似遙遠的美好情境,在一步一腳印之下,漸漸且踏實地步上脫困之路。所以,「關鍵心態」是什麼?個人認為便是充分運用「想像力」,擘畫出未來脫困的美好境地,更著眼於每個當下的實踐細節,引領自己務實朝往此境地的一種心態。

年近四十歲,對於工作生態及形式早已熟稔,那股一切想要無拘束引導自身作為的衝動,來自於心理學家榮格所述追求「個體化」的渴望,也就是走向內在與外在自我的整合,以此呈現出那個真實的自我。然而,職場的分工與階級劃分,經常是個體化過程的阻力,身處於職場同時想像著財務自由而脫離職場,便如同上述所形成的困境,持續折磨著個人而痛苦。透過「想像力」遙想財務自由而自在地支配時間,是一個良善且健全的目標;然而,只透過這樣的遙想而毫無規劃與行動,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更進一步運用「想像力」,讓自己詳盡地規劃財務細節,甚至擬定短程的目標,在盡力於職場的表現之下,亦能逐步健全自身財務,引領自己一步一步前進,最終才能夠真正步上那美好的境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