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被教育著「成績」最重要,那麼長久下來,看待事物的觀點,會直覺地被導向「外在」,一個人像個「黑盒子」一般,被「外在」牽引著去追求,對於「自己」想當然一無所知。
教育為何重要?當順著此種教育方式的成人,一同組成社會之後,運作的方式便是一樣的模式,被牽引著往外在去追求,有了職位、高薪、權力等等,喜形於色之後,「黑盒子」終究無法被忽視,它的情感層面浮出檯面,變成了一個人老了,才開始回頭思考生活的意義,理當應該是先思考意義,然後再朝著此方向前進,如今極有可能,一整個上半輩子的歲月裡,過了不是自己認知意義的生活。
人追求外在的富裕,不是一個絕對錯的方向,而是應當將內在擺在首要位置,充分了解自己後,再決定追求外在富裕的程度!為何大多歐美教育的核心,在類似國中學級開始要依序將,文學、心理學及哲學納入正式課程,因為這些學問有關於,學生向內的自我探索,讓他們了解何謂為「人」,以及「世界」是如何形成!
我們手中皆握有選擇權,選擇如何看待自身及周遭人事物,但思考廣度的不足,接連帶來視野廣度不足,常有驀然回首而感嘆誤判的感受,感受會隨著「時間」而變,現在的快樂或悲傷,以後還是同樣的感覺嗎?不確定的話,代表還有許多自己的課業要完成!我們可以被世界潮流趨勢給淹沒,但能把自己拉出這潮流的人,最後也終將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