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的投資策略

Posted on

Posted in 投資觀念

 

網路資訊的快速傳遞,無形間也形塑了人們期待快速滿足的想望,這點在投資成效方面亦是如此。人們常希望開始投資後,能夠盡快見到成長的報酬率;於是,逐漸無法等待大盤指數的緩慢爬升,急著從相關的投資中抽身,隨後開始充當起未來的預言者;試著從各式各樣的分析中得出洞見,將分析後的結論看成絕對,接著更將龐大比例的資金,投注在自認為值得投資的標的上,期望透過快速成長的獲利,讓自己能在短時間內脫離工作,從此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的情境其實並不陌生,常常發生在你我週遭。若誠心將整個金融環境視為相當複雜,並且無法用線性的因果關係,進一步詳盡描述的一個場域,便會信服自身無法掌握所有導致變動的因素,也就意謂著任何進一步的分析,皆無法進行事前的預測,自然會以「機率」的角度,來思考整個金融市場未來的變化。有了根深蒂固的「機率」觀念,便會衍生出許多更進一步的重要觀念;首先,當下成功獲利的投資方式,即使藉由同一個人操作,到了未來也並不一定會成功;另外,沒有人能連續無誤地預測未來,倘若存在這樣的人,早已萬貫家財而不愁吃穿,而不必藉由預測博得版面。若真心臣服於金融市場的「隨機性」,便會將以上談論的觀念視為投資「不可憾動的準則」,從此處出發開始擬定「投資策略」。

關於「投資策略」,主要核心在於選擇「投資標的」、「投資形式」及「操作方式」,以下將牢固地錨定在「隨機性」,作為個別探討的主要依據。

首先,思考投資標的—「個股」及「大盤」,在投資風險上的重大差異。大盤由許多個股依照市值及其它因素決定的權重組合而成,當某個產業中的個股,不幸因為經營不善,使得股價表現不佳或下市時,其它同產業的相關個股,還能填補其市場上的空缺,在營運績效上持續有所成長;抑或是某個產業的綜合個股,股價集體表現低落時,其它產業的綜合個股,卻可能在股價上表現突出;從這樣綜合的角度來思考,便能凸顯出大盤有較大的可能性,保有許多個股彼此互補的特性,也就能持續一定的獲利成長。倘若大盤因為經濟衰退而嚴重下跌,將會影響國家整體金融的信心,而國家層級的機構便會透過政策介入補救,對大盤起了止跌反彈的作用。大盤這兩樣重要的特質,在個股上都不覆見,被個股高報酬吸引之下,還必須思考這兩樣關鍵的風險。

再者,思考投資形式—「短期」及「長期」,在投資報酬上的重大差異。資產長時間的增長,能在未來形成龐大的複利效應,這是長期投資樂見的結果。大盤表現取決於一個國家國力強盛與否,而能夠間接透過展現國力的關鍵因素,例如人口組成、政策實行及經濟發展來進行長遠的觀察。強盛的國力通常能夠延續長達好幾十年,甚至有可能長達百年;然而,在日益變動快速且橫向整合的現今世界,應用層級的商品或服務,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方能持續保有數十年的競爭力,這樣績優性質的企業寥寥無幾,更何況投資人還必須具備獨到的眼光,方能判斷出未來的潛力。從以上簡短的探討,長期投資於大盤將是兼顧報酬與風險的絕佳選擇,更重要的是由於報酬及風險相對於個股較低,反而能夠投入龐大比例的資金進行投資。

最後,思考操作方式—「靜態配置」及「動態調整」,在投資報酬及風險上的重大差異。簡短綜合以上兩項的討論,利用龐大比例的資金,長期投資於大盤,將是相對上較佳的選擇,並且必須謹記金融市場的「隨機性」,也就是無法預知投資標的未來究竟是上漲、下跌或快速暴漲、急速下挫,只能透過現階段呈現的「經濟數據表現」及「投資大眾氛圍」,來研判未來股價的「可能」走勢;然後,透過自身唯一可以控制的現金與投資比重,進行預先規劃好的操作方式來應對。透過以下詳盡地說明,將發現「動態調整」中的部分轉換,會是一個不錯的操作方式,能夠更進一步降低可能的風險,並同時創造出更高的報酬,甚至存在報酬優於大盤的可能性;不過這視個人在「隨機性」的金融市場中,如何研判未來可能的發展,並成熟地運用部分轉換的操作方式而定。

如下圖一所示,簡略繪製出時間區間中,股市價格的漲跌波段。第一、二、三段分別標示著區間上漲20%、下跌40%、上漲80%;除此之外,走勢上括號內的數字,代表著(現金佔總資產比例,投資佔總資產比例),此處假定在總資產中,僅有手中的現金及股市的投資,而沒有債券或其它的投資標的。從走勢左側開始百分之百的現金投入股市中,順著走勢上下起伏,橘色字體代表著「靜態配置」,也就是現金投入股市後,便百分之百持股不作任何的調整;藍色字體則代表著「動態調整」,也就是現金投入股市後,在區間中的股價上漲至最高點時,便將百分之百的股市資金換為現金;等待下一個區間中股價下跌至最低點時,再次將百分之百的現金投入股市中;最終,最後區間中的股價再次由低點爬升,百分之百的股市資金便獲得大量的增長。綜合以上,可以明顯看見因為不同的操作方式,便能使得總資產隨著股價漲跌幅的變化,各自呈現出不同的增長率。(上述的「動態調整」,必須格外注意一個相當重要的假設前提,便是完全知道未來股價的發展,基於此也才能進行現金與投資間百分之百的轉換,故此處的範例僅能作為已知現象的探討,目的只是為了進行理想上的比較;然而,透過以下持續的探討,將會得出一個貼近現實的結論。)

 

未命名

圖一、股市價格對時間的走勢圖,透過「靜態配置」及「動態調整」的操作方式,在股價相對高低點上,對於總資產百分比的影響。

 

如下圖二所示,對應上圖一的結果,進一步簡略繪製出時間區間中,總資產百分比的變化波段。最下方的橘線對應的是「靜態配置」,最上方的藍線對應的是「動態調整」。實際上,兩者代表兩種極端的操作方式,前者代表完全不知道未來的變化,以致於現金與投資間的比例不作任何調整;後者則代表完全知道未來的變化,以致於現金與投資間的比例進行完全調整。針對這兩種操作方式,可以利用報酬及風險的觀點進行觀察。在風險方面,在此定義為促發恐慌情緒的總資產帳面虧損百分比,也就是總資產在特定的跌幅下,會促發自己規避損失的極端情緒,而將投資全數轉換為現金。在圖二中以紅色虛線表示,個人所能容忍的最大帳面虧損為20%;然而,實際上卻因人而異。在股價下跌的區間中,顯見橘線的「靜態配置」操作方式,形同總資產完全暴露在股市不可控的巨大跌幅中,使得帳面虧損越過了恐慌情緒的警戒線;對應藍線的「動態調整」操作方式,則完全抵銷股市不可控的巨大跌幅,對於總資產造成帳面虧損的衝擊,甚至在保有原先資產之外,還持續住前階段的報酬;在最後一段區間中,股價由低點開始反彈,由於「動態調整」的方式,等同於在股市低點投入所有的現金,使得資產相對於「靜態配置」而言,呈現出強勁增長的態勢。緊接著,在兩者資產成長的曲線之間,可以繪製出一條黑色曲線,作為兩種極端操作方式間的過渡方式,而此條曲線其實透露著相當重要的意涵。

 

未命名1

圖二、總資產百分比對時間的變化圖,透過「靜態配置」及「動態調整」的操作方式,繪製出符合實際狀況的曲線,外加帳面虧損百分比的最大容忍度,以作為完整的觀察。

 

猶記對股市的未來走勢,保有「隨機性」觀念,是投資時「不可憾動的準則」;此相當於說明完全知道未來股價的發展並不存在更遑論精確地依據股價下跌、上漲前的高點、低點,即時在現金與投資之間,進行百分之百的轉換;等同反應著「無法準確得知股價未來的發展,以致於無法在現金與投資間完全轉換」的事實;也就間接說明上圖二中,藍線代表的「動態調整」操作方式並不存在。然而,上圖二中的黑色曲線,其實反應著「靜態配置」與「動態調整」兩種操作方式間的特性—現金與投資完全不轉換完全轉換間的特性,也就是所謂部分轉換的特性。關於部分轉換說得更明白一些,便是基於對股市未來的走勢,僅有機率上的認知,也就是無法肯定會上漲或下跌,故只能在現金與投資之間,採取部分轉換的操作方式,來兼顧報酬與風險。綜合以上,在符合「隨機性」的現實股市中,採用「預先研判未來可能轉折的時機,並且逐步進行動態調整中,現金與投資之間部分轉換」的操作方式,將能夠進一步降低風險並增加報酬,如同上圖二中的黑色曲線所示。

為了說明部分轉換的優勢,可以同樣假定在完全知道未來股價的發展(雖然不符合實際狀況,卻可以作為比較範例。)之下進一步繪製出以下圖三及圖四,藍色、綠色及橘色字體,各自代表在股價下跌前的高點,將投資佔總資產的比例由原先100%,分別降至30%、40%及50%,並在下跌至最低點時,將全數的現金轉換為投資。從下圖三中,顯見三種部分轉換的操作方式,均能大量減緩股市巨大幅度的下跌,對於總資產帳面虧損的影響,更不會觸碰到個人將投資全數賣出的警戒線,並且在股價由低點爬升而再次創高之下,皆能讓總資產呈現程度不一的成長。將下圖四總資產的帳面虧損與成長,與上圖二相互比較,可以發現無論在股價下跌及上漲區間,「動態調整」中部分轉換的操作方式,都比「靜態配置」的表現來得好。

 

未命名2

圖三、股市價格對時間的走勢圖,說明「動態調整」中部分轉換的操作方式,在股價相對高低點上,對於總資產百分比的影響。

 

未命名3

圖四、總資產百分比對時間的變化圖,說明「動態調整」中部分轉換的操作方式,如何讓總資產抗跌及增長。

 

針對「預判未來走勢可能的轉折」方面,可以透過先前投資標的的走勢文章中,探討股市MA50與MA200間的關係得知;亦可以透過先前逢高修正的價量型態與機率信念文章中,探討股市價與量的關係得知;另外,還有Fear and Greed、AAII、VIX等等關鍵性指標,作為短期走勢的判斷根據;至於中、長期走勢,則可以仰賴總體經濟相關的數據進行判斷。針對「逐步進行部分轉換」方面,可以透過先前逢高減碼與逢低加碼原則—概念解說逢高減碼與逢低加碼原則—最佳化組合逢高減碼與逢低加碼原則—衰退期應用逢高減碼與逢低加碼原則—修正期應用的文章中,徹底了解動態調整對於投資所能帶來的莫大助益。總而言之,利用整體資金長期投資於大盤,並且採用部分轉換的動態調整方式,其實能夠幫助自己更進一步降低風險,同時增加可能的報酬,是個相當值得採用的投資策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