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個多小時的講座中,講者劉崑耀先生基於將近二十年的搜救經驗,分享了面對山林中各種可能突變狀況的注意事項及應對方式,以求得自身安全的最大保障,極度實用的知識讓我筆記連連,整理如下以作為日後的重要參考。
(1) 山中受困的人大多在等待救援期間喪命,所以要學會自保才能存活下來。
(2) 溪水混濁且深度超過膝蓋時,便不要冒險渡溪。
(3) 當地上已經結霜而水結冰時,就很有可能會凍傷。
(4) 衣服及襪子濕了,要想辦法取得較高溫度的水,並且在舌尖測試後,由心臟延伸至四肢進行保溫,若從四肢開始保溫,將會造成心臟不堪負荷而猝死。
(5) 基本上海拔高度大於2600公尺,保守的話約2400公尺,將會開始引發高山症,而腦水腫及肺水腫兩個明顯的症狀,嚴重的話將會導致死亡,透過海拔高度下降約500公尺左右,將會見到明顯的緩和成效。
(6) 肺水腫最明顯的徵兆在於坐著也會喘,之後呼吸會開始有問題,呼吸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貼近患者胸膛將會聽見呼吸的雜音,在這樣的持續狀態下,通常存活不過三小時。患者不能在這樣的狀況下躺下,將會讓肺部的水往大腦衝。
(7) 腦水腫最明顯的徵兆在於因為意識已經模糊,導致說話顛三倒四,同時在一隻腳後跟緊貼另一隻腳尖行走時,維無法維持平穩而會搖晃,甚至到了致死前一刻,自己都無法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態。
(8) PAC加壓艙不是醫療器材,故一般人皆可使用,但只能在無法降高度及供氧時,讓腦及肺水腫患者使用;沒把氣打飽無法使用,要不斷腳踩才能供應氧氣,常見患者在PAC加壓艙內部,但外部人員沒有持續腳踏供氧,造成患者缺氧產生危險。
(9) 一般人受虎頭蜂螫,其免疫系統最大能承受20針,但有過敏體質的人1針便會死亡。看見虎頭蜂不能揮手,會因此被認定為挑釁的信號,因為虎頭蜂透過氣流被干擾,判斷出自身存在潛在的危險,因此主動產生攻擊行為。當人們已經看見兩隻虎頭蜂,代表自己已經在蜂窩家門口附近,因為虎頭蜂通常在離家20至30公尺遠警戒。
(10) 當風由風頭吹向風尾,人必須判斷出當下風的方向,並且從風尾處通過蜂窩,否則由風頭處通過蜂窩,將會因為氣流遭受干擾,而被蜂群判斷為威脅而攻擊。
(11) 黑腹虎頭蜂窩通常在樹冠層;中華大虎頭蜂窩通常在地上;蟻窩通常在樹幹吊掛;一般蜂窩則在樹枝吊掛,7至12月為虎頭蜂螫人旺季。黑腹虎頭蜂攻擊最強,可持續攻擊達100公尺遠。
(12) 腎上腺皮質素、抗過敏類固醇及抗組織胺,可以再被蜂螫後立即注射,而擦的方式只能緩解,服用或注射才真正能發揮療效。刀片或信用卡採反向刮除蜂刺,尿液及姑婆芋汁液對於緩解傷口毒素沒有幫助。
(13) 被毒蛇咬時,要先判斷蛇的種類,而傷口有兩個或一個牙痕時,通常為毒蛇所咬傷,但傷口像芒草劃過一樣,通常為一般蛇咬傷。
(14) 人被雨傘節咬傷後不痛,而被眼鏡蛇咬傷後會刺痛,兩者毒液都屬於神經性毒素,都會在被咬傷後不知不覺死亡。龜殼花、百步蛇及青竹絲的毒液皆屬於出血性毒素。鎖鏈蛇的毒液屬於神經性及出血性綜合毒素,在新竹及宜蘭以北較少分佈,值得注意的是其通常騰空攻擊人,並且台灣現存血清極少。在野外尤其是草堆處如廁時,要先打草驚蛇,不然極有可能被咬傷屁股。
(15) 蛇毒經由人體的淋巴循環,而非藉由血液循環,於是彈性繃帶大範圍包紮並無太大用處。可用嘴吸出毒液,若一不小心吞下,經過胃酸中的為蛋白酶分解後,相當於一至兩個雞蛋的營養價值。自帶針筒吸出毒液亦可。美軍所使用的毒蛇急救器切開傷口是一個選擇。血清不允許在醫院外使用。
(16) 硬蜱用引發法定傳染病—萊姆病,用火燒會使其更鑽入皮膚內,要用硬蜱拔除器旋轉出來。
(17) 螞蝗會分泌抗凝血劑及麻醉劑,使得吸完血離開人體後,血流不止且奇癢兩至三週,可以借住鹽式綠油精使其脫離,同時擠出傷口髒血得以止血,而秋海棠汁液會讓螞蝗遠離。
(18) 恙蟲咬傷會引發3至5天高燒不退,甚至嚴重時會產生腦膜炎。
(19) 隱翅蟲停留在身上要吹走而不要拍死在身上,因為毒素會讓皮膚潰爛。
(20) 台灣黑熊跑步時速約每小時40公里, 7秒可以爬樹約20公尺,所以遇見黑熊不要快跑或爬樹,更不要裝死,而要採取順時針方式,由陡峭坡度下滑離開。切記食物要遠離營地約60公尺以外,以免黑熊接近人群翻找,而意外對人群產生攻擊。
(21) 登山最常見的死亡因素為失溫,而幾乎沒有餓死的案例,所以學會升火是保命的關鍵。
(22) 松蘿乾燥時可以裝袋密封,以防天氣變化時吸水,可以在天氣嚴寒時輔助升火進行保暖。
(23) 迎風面的樹下通常為收集水的絕佳地方,刮掉石頭上的苔癬,然後用衛生紙吸水後,在擰乾衛生紙收集水。
(24) 乾樹枝皮可以刮下鎂粉,有助於升火燃燒。
(25) 高山寒芒亦可助燃而保暖。
(26) 升火除了保暖外,亦可讓搜救人員看見而有利於自己被救。
(27) 松樹在磨損處或蟲蛀處,會有油脂溢出,亦可以作為助燃物。
(28) 台灣的環境多潮濕不適合鑽木取火,所以打火石及傳統打火機一定要隨身攜帶。
(29) 腳踏車廢棄內胎除了可以升火外,還可以作為緊急止血用,所以也一定要隨身攜帶。
(30) 刀也一定要隨身攜帶。
(31) 錫箔紙的反光及投燈閃爍,都是大大增加自己被搜救人員發現的機會。
(32) 在岩壁旁或下面升火,將使得輻射熱反射後回到身上,而因此更加保暖。
(33) 迷路時不要下切溪谷,因為手機不會有訊號,要往上返回稜線上才會有訊號。
(34) 箭竹亦有助燃作用,雖然容易讓火熄滅。
(35) 山上15度時,即會讓人失溫。
(36) 繩索要以順著水流傾斜45度角的方向架設,才不會在渡溪時被水流牽引跌倒。
(37) 背包碰水會浮起來讓腳無法著地用力,萬一在溪水中跌倒會讓人溺斃。
(38) 人在感到極度寒冷時,血管會在極度收縮後,再由中樞神經下令而極度擴張,因此會讓人突然爆熱想要脫光衣服,最後在冷死前會想睡覺而無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