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內心平靜後,面對什麼樣的事物,能真正從中領略出所謂的「真理」?在我的認知世界裡,它不是一種人云亦云而隨處變換姿態的道理,也不是一種脫勾人類起源處的道理,更不是一種隨興所至而無故堅持的道理。人類倘若從大自然的天擇中,耗費漫長的時間演化而來,透過DNA的形成讓人類存在於世,或許其中埋藏著人類相對於大自然的生物訊息,而不為人們所輕易察覺吧!這股悄悄形成的信念,讓我開始起身動念接觸大自然,置身於其中,試圖透過平靜的內心,去領略面對之時所激盪出來的情感,並順勢靠著覺察情感的細微成分,漸漸歸納出一些自我的人生見解。去年自紐西蘭之旅歸來,從自我的情感回饋中,親身發現了真理的蛛絲馬跡後,更加推動自我往此方向前進。居住於水泥叢林之中,社會一詞圈住了一群人,然後賦予高於一般人的共同目標—也許是公司理念或是社會文化,期望眾人以此方向前進;然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自身的感受常被忽略,日復一日地猶如機器被追趕著而前進;哪天心血來潮適時地自我反問,常會驚覺於目標早已脫離自然,朝著人造的假象發展。於是,人類於自然演化而來;此時,卻被強迫以偏離自然的方向前進;人體自身給予這樣的回饋,也許會是情緒低落、情感迷惘,甚至有感於意義盡失而鬱鬱寡歡。社會的標籤也許讓人傲然一時,卻無法恆久而終將飄落,任憑他人無意地將之遺忘;然而,與外在世界互動的感受,卻忠誠地如影隨行,早已是自身的一部份。
延續著山水激盪感受的專注覺察,刻意驅向這座島嶼的台東寶地。原住民的雄偉呼喊迴盪於蒼穹的天地與山林間,這般粗淺浮現於腦海的圖像,導引著我們前來一探究竟。細數回憶中鮮明的景象:鸞山森林博物館的山林風情、龍田社區的清新意象、鹿野高台的熱氣球光雕秀、關山日月亭的晨間雲朵、金剛大道的日光梯田、達麓岸部落的都蘭海灣、富山護漁區的自然生態、小野柳的夜間導覽、頂岩灣四格山的山河景緻、知本溫泉的濃厚童興以及眾家優質的咖啡店舖等等,常再度將我們帶向想像中的美好,而換來彼此默契般的會心一笑。這趟台東之旅,唯三方面引導出至關重要的體悟:一、旅途中,不論走訪台東何處,與當地人互動之際,均能深切地感受到「人」居於交流的首位要素,而不急就於外在形式的收益,這等清新的意念,所間接引起的自身感受,常是溫馨的、貼近的、動人的,讓人趨向漸次的光明與開朗。二、原住民與山林共處之下,所衍生的智慧及信仰,透過一言一行迎面而來,促使脫離自然的我們思考,他們的生活信念為何與我們如此不同?驅使著我們回顧共同的人類歷史,逐步檢視發展的軌跡後,而最終達至內心之豁然開朗。三、憶及小女攀登高聳樹木之際,當下那樣的哭泣及畏懼,克服阻礙之後,卻轉變為萬般的欣喜及無比的信心;讓我更加深信興趣之養成,不在於事前的隔空觀望,而在於事中想盡辦法克服困難,事後體驗到成就堆積所引發的暢快感受,並驅動自己沉著地面對其它事物。
台東之旅,於是幻化為內在的人生哲理,供自我永恆的傳唱—也許,這便是旅行的最寶貴之處。對於計畫想去台東旅遊的朋友們,如果想要持續了解此地方,不妨從地理、歷史及人文三方面進行探究。推薦以下的資料供各位作為參考:
1. 行前可以進行粗略的台灣歷史了解,推薦周婉窈老師所 著少年台灣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2245,以高空鳥瞰的方式,來看看台東這地方概略的發展演進。
2. 參考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1/bs707/,以對於台東地區的歷史,進行詳細的了解。
3. 參考 https://www.matataiwan.com/ ,對於原住民文化進行初步的了解,儘管人文素養很難短期培養起來,但透過此網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4. 參考 http://www.zztaitung.com/,此網站相對於主流文化,有抱持著稍微深入的觀點,來介紹台東地區各景點。
5. 建議將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列為行程的起點,並安排3~5小時的時間停留在此,詳細了解展覽的內部資訊後,可以從台灣地形的變化、人及動植物的演化、南島語族的文化及宗教演進,做一全盤性的了解,有帶小孩同行的話,因為會一直被打斷,所以較難靜下心來看展。
透過以上五項的安排,造訪各景點時,眼前看見的將不再只是實體物質,而同時還會佐以內心浮現通曉後的知識,這樣也許會是一個非主流的緩慢旅行。台東很難是一個只去一兩次,就能完全走透看透的地方,詳細了解自己想去體驗什麼,然後依此規劃行程,才會玩得盡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