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燈泡事件的感受

Posted on

Posted in 生活哲思

       堅強的人在於親身體驗災害後,還能道出災害背地裡誘發的本質,希望大眾能透過這位不幸媽媽的遭遇,以及其悲情卻又強力的言論,好好思索其所陳述問題發生的根源,而不是只專注於事件發生後的處理。社會的整體生活脈絡是不幸事件的共犯結構,雖然傷害手無寸鐵的幼童讓人憤概;但面對職場低薪及房價飛漲,內心希望能夠撐起家庭經濟的雙親,兩難地捨棄用陪伴小孩的時間,不得已去換取整體家庭經濟的改善。雙親價值觀不是建立在鼓吹金錢至上,就是實質上被現實壓力所壓榨,小孩被迫遠離被家庭關愛的行列,回到日復一日傳統的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喚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轉而專注在不受控的誘惑上,如賭博、電玩、毒品、槍械、暴力及色情。

       一個青少年被捨棄在家庭及學校教育之外,同時也造就心理上的不受控,這些形成犯罪份子的緣由,基本上是一個社會負向循環的大不幸。小孩需要大人的互動及關愛,並引領他們走向人情的懷抱,才能在人性的基礎下成長;給再多的金錢及幫助處於安逸,都無法帶給小孩實質的心靈成長。當雙親還在比較誰的年收入高,以及誰的小孩念什麼名校時,是否可以轉而專注在小孩,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價值上?社會安全層層剝解後會發現,奠基於基礎個人的價值觀上,而家庭提供這些價值的孕育,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如果不從關愛下一代著手, 個人深覺悲慘的事件仍有可能不斷地重演。個人贊成現階段對犯罪人處以極刑,但更贊成整體國家社會,開始重視長期的生活教育,將每個人視為不同天賦的獨立個體,而給予不同方式的關愛及提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