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中的修養

Posted on

Posted in 生活哲思

 

談話中,其實仔細地覺察心跳及呼吸,將會發現即將湧起的波動,特別是在面對他人針對某項議題,進行徹底的質疑及詢問時;形成這樣的生理現象,其實牽涉到整體談話中,個人展現的「修養」而定。

倘若自視為「專家」,便必須在他人面前,維持「無所不知」的狀態。面對疑問時,一旦超出自己的專業能力而無法回應,將會衝擊自我的內在情緒,自動引發上述的生理現象。生理現象可以緩和,但建構在充足的自我覺察力,來促發日常理性思考所建構的「網狀思維」,接連迅速地緩和身心的不平穩。假使覺察力不足,將會迅速牽動負面情緒,嚴重時將導致一個人「言語凌厲」,甚至有著「肢體衝突」的潛在威脅。負面情緒透過掌控自我,並施行言語及肢體上的手段,企圖來反轉談話氛圍的劣勢,並再次躍居談話位階的上方處;一切都是為了達到宣洩的目的,並盡力移除外在的刺激源,來平復情緒本身的強勢崛起。

從根本而論,談話中最重要且最根本在於一個人的「心態」,這其實隱含著一個人的「修養」—理解並接受內在自我的程度。一個人若充分認識及理解自我,勢必早已面對內在的脆弱,並透過日常生活無數次的實踐,學會覺察、接受並與之共存;這皆能從面對事務時,展現出泰然自若的神態,可以充分感受出來。正也如此,「修養」純熟之際,並非透過談話當下的覺察力,強求那一時的刻意壓抑,反倒是全然接受外在的改變,並好奇這樣的改變,相對於自我的關係,進而予以探究。一旦談話中有了好奇心,將不會在談話的心態上,關注自己的位階是否高人一等,而會將談話的內容,從直覺上的「正確」或「不正確」,轉向「可能」或「不可能」,並且專注於可能帶來的另外啟發。於是,日常下功夫而練就的「修養」,才是一場談話能否健全的最關鍵之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