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重要紀事:古典時期 [ 西元前800—476/480年 ]:希臘化時期 [ 西元前323—前31/30年 ]:羅馬—塞琉古戰爭 [ 西元前192—前188年 ]

Posted on

Posted in 書籍閱讀, 歐洲重要紀事

 

塞琉古帝國皇帝安提阿三世大帝的八德拉克馬金幣(Golden-Octodrachm)。

 

 

  • 『前情提要:羅馬—塞琉古戰爭』
  • 西元前196年:「安提阿三世大帝」基於下列顯著因素,所造就對於「小亞細亞」的權力真空,於是展開侵略行動。
  • 西元前200年:「托勒密王國」於「第五次敘利亞戰爭」中的「帕尼姆戰役」,被毀滅性地潰敗,最終使得「塞琉古帝國」於西元前198年,完全征服「敘利亞」。
  • 西元前197年:「佩加蒙王國」國王「阿塔羅斯一世」逝世。
  • 西元前196年:「馬其頓王國」於「第二次馬其頓戰爭」戰敗後,完全放棄佔領以往受「托勒密王國」控制且位於「小亞細亞」的城市。
  • 西元前196年:「士麥那」(Smyrna)及「蘭普羅庫斯」( Lampsacus)作為獨立自治城邦,擔憂「塞琉古帝國」入侵,決定向「羅馬共和國」請求保護。

 

希臘羅馬時期小亞細亞重要據點

 

  • 西元前196年:「安提阿三世大帝」越過「赫勒斯滂海峽」(Hellespont)至歐洲一側,開始重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城市「利西馬基亞」(Lysimachia),引發「羅馬共和國」的警戒。
  • 西元前196年:雙方首度交涉,「羅馬人」要求「安提阿三世大帝」退出歐洲,並恢復「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自治地位,但「安提阿三世大帝」則以重建帝國以往版圖,以及批評「羅馬人」過度干涉「小亞細亞」事務,作為相應的回覆。
  • 西元前196年:「迦太基」(Carthage)作為「羅馬共和國」主要敵人,其傑出且知名將領「漢尼拔」(Hannibal),逃離並投靠「安提阿三世大帝」,激起「羅馬共和國」主戰派的勢力。
  • 西元前195年:在「提圖斯.昆克提烏斯.弗拉米尼努斯」宣布希臘人自由後,旋即將「羅馬共和國」駐紮於此的大部分軍隊撤出。
  • 西元前194年:「安提阿三世大帝」將羅馬撤軍視為撤退,並派遣一支龐大軍隊對抗「色雷斯」部落,填補其離去的權力真空。
  • 西元前194年:在羅馬與塞琉古使節的閉門會議中,羅馬明確表達塞琉古必須將軍力,僅維持在「赫勒斯滂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的東側,若非如此,羅馬將進行軍事干預,以保護希臘盟友的自由,甚至出現羅馬有意解放「小亞細亞」希臘人的言論。
  • 西元前193年:希臘地區的「埃托利亞聯盟」(Aetolian League)向「安提阿三世大帝」允諾,在未來與「羅馬共和國」戰爭中,將與其聯盟進行對抗,而「安提阿三世大帝」則默許「漢尼拔」於「迦太基」,發動反抗「羅馬共和國」的計畫。

 

西元前192年亞該亞聯盟及希臘中部、伯羅奔尼撒半島各聯盟分佈圖。

 

  • 西元前193年:「埃托利亞人」佔據位於「色薩利」中,名為「希臘枷鎖」且具有戰略價值的其一港口「德米特里亞斯」(Demetrias),同時殺害當地親羅馬派的人員。

 

德米特里斯位於色薩利中帕加薩灣的頂端

 

巴爾幹半島南端希臘地區,包含希臘大陸與希臘群島

 

  • 西元前192年:「埃托利亞聯盟」將領抵達「安提阿三世大帝」宮廷,說服其於希臘地區公開反對「羅馬共和國」,隨後「安提阿三世大帝」率軍前至希臘地區作戰。

 

 

西元前192年羅馬—塞琉古戰爭時對戰雙方盟友及中立國版圖,藍色為羅馬共和國盟友、紅色為塞琉古帝國盟友,而灰色為中立國。

 

 

 

  • 『期間』西元前191年4月:「溫泉關戰役」(Battle of Thermopylae)爆發。「馬尼烏斯.阿西利烏斯.格拉布里奧」率軍於「溫泉關」(Thermopylae),將「安提阿三世大帝」擊退且迫使「塞琉古帝國」殘餘軍隊撤回「小亞細亞」的「以弗所」(Ephesus)。

 

西元前192年亞該亞聯盟及希臘中部、伯羅奔尼撒半島各聯盟分佈圖。

 

  • 『期間』西元前191年4月:隨後,「馬尼烏斯.阿西利烏斯.格拉布里奧」攻佔「埃托利亞」城市,最終使得「埃托利亞人」投降。
  • 『期間』西元前191年9月:「科里庫斯戰役」(Battle of Corycus)爆發。「蓋烏斯.利維烏斯.薩利納特」所率領的「羅馬共和國」艦隊,與「歐邁尼斯二世.索特」所率領的「佩加蒙王國」艦隊,聯合擊潰「波呂克塞尼達斯」所率領的「塞琉古帝國」艦隊,迫使殘餘艦隊撤回「小亞細亞」的「以弗所」。

 

  • 『期間』西元前190年8月:「歐律墨冬河戰役」(Battle of the Eurymedon)爆發。「漢尼拔」率領「塞琉古帝國」的新艦隊,自「小亞細亞」的「西里西亞」(Cilicia )出發,與「尤德姆斯」所率領的「羅德島」艦隊相遇後對戰,最終近半艦隊受損而撤離,無法增援「塞琉古帝國」於「以弗所」作戰的殘餘艦隊。
  • 『期間』西元前190年9月:「邁奧尼索斯戰役」(Battle of Myonessus)爆發。「盧修斯.埃米利烏斯.雷吉魯斯」所率領的「羅馬共和國」艦隊,與「尤德里斯」所率領的「羅德島」艦隊,挫敗了「波呂克塞尼達斯」所率領的「塞琉古帝國」艦隊,企圖用包圍戰取勝的意圖,最終近半艦隊毀損而撤離。此戰役後,「羅馬共和國」徹底壓制「塞琉古帝國」的出海勢力,鞏固自身對於「愛琴海」的全面掌控,使其能夠進一步入侵「小亞細亞」。
  • 『期間』西元前190年10月:「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的軍隊毫無阻力進入「色雷斯」,甚至橫渡「赫勒斯滂海峽」來到「小亞細亞」。

 

希臘羅馬時期小亞細亞重要據點

 

  • 『期間』西元前190年10月:儘管「安提阿三世大帝」提出和談,並且願意放棄對「小亞細亞」於「愛琴海」沿岸城市,如「士麥那」(Smyrna)、「蘭普羅庫斯」( Lampsacus)、「亞歷山大.特羅阿斯」(Alexandria Troas),以及對其它羅馬盟友的要求,但「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斷然拒絕。
  • 『期間』西元前190年10月:「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要求「安提阿三世大帝」,割讓「托魯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西北部的整個「小亞細亞」,同時賠償「羅馬共和國」所有戰爭費用,卻被「安提阿三世大帝」斷然拒絕。

 

西元前194年安提阿三世大帝經歷擴張領土戰爭後塞琉古帝國版圖

 

托魯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

 

  • 『期間』西元前190年12月:「馬格尼西亞戰役」(Battle of Magnesia)爆發。「安提阿三世大帝」率領的「塞琉古帝國」軍隊,對戰「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率領的「羅馬共和國」軍隊,以及「歐邁尼斯二世.索特」率領的「佩加蒙王國」軍隊,最終戰敗並結束了「塞琉古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同時標示著在「希臘化時期」的戰場上,「馬其頓方陣」(Macedonian Phalanx)支配地位的終結。

 

馬其頓方陣由完整的256人組成

 

 

  • 『期間』西元前189年:「馬庫斯.富爾維烏斯.諾比利奧爾」與「埃托利亞聯盟」談判失敗後,再次對其進行圍攻,最終再次談判而達成和平協議。
  • 『期間』西元前189年:「埃托利亞聯盟」同意賠償「羅馬共和國」戰爭費用,並成為其附庸國進行服務。
  • 『期間』西元前189年:「加拉太戰爭」(Galatian War)爆發。「格奈烏斯.曼利烏斯.烏爾索」接替卸任的「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於「小亞細亞」的事務,在尋求與「安提阿三世大帝」的和平協議之際,率軍征服支持「安提阿三世大帝」且居住於此的「加拉太人」(Galatians),最終戰勝並自「加拉太人」掠奪龐大的財富,足以償還「羅馬共和國」其它戰爭的債務。
  • 『結束』西元前188年:「羅馬共和國」與「塞琉古帝國」簽訂和平條約「阿帕梅亞條約」(Treaty of Apamea)。「塞琉古帝國」所接受如下的和平條約,首先由來自「小亞細亞」的所有大使,在羅馬匯集後整合出來;隨後再由「格奈烏斯.曼利烏斯.烏爾索」連同十位「羅馬元老院」的大使協助下完成。
  • 割讓「托魯斯山脈」西北部的整個「小亞細亞」,其中「塞琉古帝國」僅保留「西里西亞」(Cilicia)、「羅馬共和國」將「利西亞」(Lycia)及「卡里亞」(Caria)大部分地區交給「羅德島」治理,而「小亞細亞」剩下地區則交給「佩加蒙王國」治理。

 

希臘羅馬時期小亞細亞重要據點

 

西元前188年羅馬—塞琉古戰爭後佩加蒙王國版圖

 

西元前188年羅馬—塞琉古戰爭後小亞細亞統治版圖

 

  • 禁止於「托魯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以北—即「佩加蒙王國」及「羅德島」領土—招募傭兵。
  • 禁止接待來自「托魯斯山脈」以北的逃亡者。
  • 交出「羅馬執政官」挑選的20名人質,並每三年更換一次,而「安提阿三世大帝」之子「安提阿四世.埃皮法尼斯」(Antiochus IV Epiphanes)除外。
  • 交出所有戰象,並限制最多12艘戰船。
  • 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一部分立即支付,剩下部分則分期12年內支付完畢。
  • 『結束』西元前188年:「羅馬共和國」藉由與「佩加蒙王國」及「羅德島」的二流強國結盟,成功將其霸權延伸至東地中海的「小亞細亞」地區,並將此處成為與「塞琉古帝國」勢力間的緩衝區。「塞琉古帝國」支付的鉅額賠償,大大縮減治理所能運用的資金,以致於嚴重地削弱國力,連帶影響其於「塞琉古—帕提亞戰爭」中的戰力呈現。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