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世界」觀後感想

Posted on

Posted in 電影賞析

 

金錢世界

 

一場全世界第一富翁男孫的綁架案,卻在綁匪與其家人來回談判贖金的過程中,引發多重人性的互動與試煉。觀影者藉由旁觀者的立場,隨著電影情節的開展,將能逐漸清楚感受到富翁的思想世界裡,「人與金錢」及「人與人」觀點間的細膩差異,更進一步為了逃避「人與人」關係中,對方不符合自身期待所生成既失望又憂鬱的情緒,而全面否決了接納「人與人」的關係,只將自己置身於「人與金錢」關係中,讓自我得以全然掌控一切,單純地以錢換物且對其單方面投射純粹情感。自外於富翁扭曲思想所建構的世界,觀影者得以抽離個人日常生活中,面對一切所無形賦予的籠統金錢觀點,同時進行更為全面性的反思直達自身,更在思想源頭處重新釐清「對人」與「對金錢」應有的細微差異,更進一步整頓出不同層次的觀念,最終分別再次出發直至生活中的「人」與「金錢」,形成與之個別互動應當展現的觀點與行為。因此,「金錢世界」所帶來的重大啟發,足以形成個人推薦的原因。

在富翁家財萬貫下,表面言明不會為了支付綁匪的贖金而減損財富,卻又在擔憂男孫安危下,私託人士進行交涉與處理。富翁錯誤地得知男孫可能自行策動綁架案,以此獲取其部分的財富下,難掩對男孫的徹底失望及憂鬱,進而毫不留情地放棄幫助其母親交付贖金予綁匪。富翁當時語重心長地說了一段話,也就是「致富」與「富有」實際上不同,任何傻瓜皆能「致富」,但「富有」必須面對「自由」的問題,肇因於金錢能夠換來任何可能的選擇,一個人面對如此的深淵,常會經不起內心無止盡的貪婪與慾望,而最終把自己的人生毀了。正因為富翁如此令人省思的觀念,讓他不再信任自己的血親,選擇不再承擔起任何血親身陷深淵並對於自身財富減損的風險,儘管他願意窮竟自身所學傳授一切,卻不願意等待男孫從懞懂的錯誤中反省及成長,最終富翁在如同過往的失望下,持續選擇將純粹情感單向投入於其所購買的工藝品及收藏品之上,因為它們始終表裡如一且符合自己的期待。

就算事後證實男孫並沒有策動綁架案,富翁的情感早已重回長期以來投射於錢所購買的物品之上,儘管事後綁匪開始殘害男孫,富翁的意志早已頑強地難以撼動。在富翁輕易割捨對男孫的情感後,開始將男孫後續的贖金處理方式,形同於一般日常收藏品的買賣交易,在充分考量是否得以折抵稅金,並且前兒媳是否願意與其兒子離婚時交出監護權之下,才願意出資少部分的贖金,以換取男孫的平安歸來。然而,富翁投射於物品的情感,終究只是單向而無法有所回饋,來讓自己感受到絲毫的溫暖,這也使得自己在臨終前充分體悟到,超出金錢以外人與人情感互動的所有可能性,其實才是自己應當追求的真實情感;於是,前兒媳願意放棄金錢與其進行贖金交涉,只為了換來兒子平安歸來的堅定意志,才真正為富翁所充分理解,以致於將前兒媳視為死後所有遺產的繼承人。

健全的「人與人」關係實屬雙向,任何方向當下的付出,不應承載過多自身對未來的期待,更不應該在違背自身期待而失望下,憤然停止未來任何的付出,此便是「愛」的核心要義。秉持著「愛」建立健全的「人與人」關係,更意謂著誠然接納對方犯錯的可能,並且願意持續付出直至對方成長,這點與涉及金錢投資而不幸造成虧損並停損的作為截然不同。在勇於承擔對方所有的好與壞,對自身情感造成的任何影響之下,將能完整體驗到雙方於過程中的情感互動與回饋,儘管其中可能充滿各種誤解、厭惡、怨恨及臆測。金錢打開了人性中各種慾望的深淵,也同時潤滑了人們所有情感可能的交流模式,不受金錢支配並懂得將其導往正向,將使得我們所處的世界,不只是「金錢世界」也同時會是「情感世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