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重要紀事:古典時期 [ 西元前500—476/480年 ]:基督教神學與哲學

Posted on

Posted in 書籍閱讀, 歐洲重要紀事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耶穌鑲嵌壁畫

 

 

以色列十二部落分佈圖

 

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版圖

 

 

新亞述帝國極盛時期版圖

 

美索不達米亞

 

 

米底王國假想極盛時期版圖

 

 

西元前556—前539年新巴比倫帝國極盛時期版圖

 

巴比倫尼亞

 

 

  • 『基督教興起』:『希臘王國』—「馬其頓王國」、「托勒密王國」及「塞琉古帝國」開展。
  • 西元前330—前323年:「馬其頓王國」(Macedonia)(西元前7世紀—前168年/西元前150—前148年)國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征服「波斯帝國」,過往「猶大王國」被併入其領土,直至其逝世為止。By the end of his reign and military career in 323 BC, Alexander would rule over an empire consisting of mainland GreeceAsia Minor, the Levantancient EgyptMesopotamiaPersia, and much of Central and South Asia (i.e. modern Pakistan).
  • 「希臘大陸」(mainland Greece):「巴爾幹半島」(Balkans)最南端地區。
  • 「小亞細亞」(Asia Minor):又稱「安納托利亞」(Anatolia),為「黑海」及「地中海」間突出半島,現今為「土耳其」大部分領土。
  • 「黎凡特」(Levant):約略為現今「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及「巴勒斯坦」領土。
  •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約略為現今「敘利亞」及「伊拉克」北半部,由「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形成的兩河流域。
  • 「波斯」(Persia):約略為現今「伊朗」領土。
  • 「中亞」(Central Asia):約略為現今「新疆省」與「裏海」(Caspian Sean)間的區域。
  • 「南亞」(South Asia):約略為現今「印度」及「巴基斯坦」全數領土。
  • 「馬其頓帝國」歐洲地區:「希臘大陸」
  • 「馬其頓帝國」亞洲地區:「小亞細亞」、「黎凡特」、「美索不達米亞」、「波斯」、「中亞」及「南亞」。

 

西元前334—前323年亞歷山大帝國及其征服路線

 

亞歷山大帝國分區圖

 

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南端希臘地區,包含希臘大陸與希臘群島

 

古希臘大陸詳細分區圖

 

希臘群島包括鮮紅色的「愛奧尼亞群島」(IONIAN ISLANDS)、粉紅色的「薩羅尼克群島」(SARONIC ISLANDS)、草綠色的「斯波拉澤斯群島」(SPORADES)、、紫色的「基克拉澤斯群島」(CYCLADES)、暗紅色的「佐澤卡尼索斯群島」(DODECANESE)及黃色與青綠色的「北愛情海群島」(NORTH AGEAN ISLANDS),而其餘較大島嶼為「羅德島」(Rhodes)及「克里特島」(Crete)。

 

 

  • 『敘利亞統治權輪替』
  • 在希臘化時期,「敘利亞」(Syria)如同「科勒—敘利亞」(Coele-Syria),用來指整個「黎凡特」(Levant),其作為非洲和歐亞大陸之間的陸橋。
  • 西元前333年:「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爆發。「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戰勝「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三世」軍隊,迫使「敘利亞」和「黎凡特」各城市很快地向「亞歷山大大帝」投降。
  • 西元前332年:「泰爾圍城戰」(Siege of Tyre)爆發。「腓尼基」中的「泰爾」城市不願意臣服於「亞歷山大大帝」,促使「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攻打並最終將其攻陷。
  • 西元前301年:「伊普蘇戰役」(Battle of Ipsus)後,「安提柯一世.獨眼」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波利奧塞特斯」戰敗,結束了「馬其頓帝國」長久佔領「敘利亞」的態勢(儘管此期間繼承者們曾有過短暫的佔領),而「托勒密一世.索特」、「塞琉古一世.尼卡特」及「利西馬科斯」聯軍,因此獲得「敘利亞」的分配權。
  • 西元前301年:「塞琉古一世.尼卡托」由重新佔領「巴比倫尼亞」成功後歸來,分配到「敘利亞」的控制權,但可能「塞琉古一世.尼卡托」顧慮到「托勒密一世.索特」借用軍隊來攻下「巴比倫尼亞」,使得「塞琉古一世.尼卡托」默許「托勒密一世.索特」對「敘利亞」的佔領,但雙方逝世後,繼任者便開始爭奪領土歸屬。
  • 西元前198年:「敘利亞戰爭」(Syrian Wars)中,「塞琉古帝國」皇帝「安提阿三世大帝」征服「敘利亞」。
  • 西元前141年:
  • 『總結』西元前333/332—前301年:「馬其頓帝國」統治「敘利亞」。
  • 『總結』西元前301—前198年:「托勒密王國」統治「敘利亞」。
  • 『總結』西元前198—前140年:「塞琉古帝國」統治「敘利亞」。
  • 『總結』西元前140—前37年:「敘利亞」南半部獨立為「哈斯蒙尼王國」。
  • 『總結』西元前37—前4年:「敘利亞」南半部獨立為「希律王國」。

 

 

 

  • 『基督教哲學』
  • 「教父時代」(Patrisitc Era)—「教父哲學」(Patristic Philosophy)
  • 『起始』西元100年:耶穌最後一位使徒逝世。
  • 『結束』
  • 『期間』西元480—524年:「博伊修斯」(Boethius)作為「古典時期」最後一位哲學作家之一,為了使得「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學說與「基督教神學」調和,更是將許多希臘經典翻譯成「拉丁文」,以致於邁入「中世紀」後的一世紀內,其所有著作成為理解「古希臘哲學」的主要來源,因此可說是推動後續「經院哲學」發展的先驅。
  • 「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西元約1100—1700年,「中世紀中期」至「中世紀晚期」發展的哲學派別,此時教會力量處於至高地位。
  • 最初為天主教思想家所推行的一項計劃,試圖協調各方權威所屬的各自傳統,並調和「天主教神學」與「古典時期哲學」—特別是「逍遙學派」和「新柏拉圖主義」。
  • 非常強調辯證推理,透過推理來擴展知識並解決矛盾,同時也以嚴格的概念分析和仔細的區分而聞名。
  • 強調將信仰與理性結合,採用批判性的哲學分析方法,該方法以天主教有神論課程為基礎。
  • 早先透過「修道院學校」(Monastic Schools)來訓練神職人員,進而成為後續歐洲最早「中世紀大學」(Medieval University)及現代科學與哲學發展的基礎。
  • 「前現代哲學」

 

  • 西元1世紀: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區興起,並且在「希臘化世界」傳播。
  • 西元130年:基督教聖書—「新約全書」中,保羅、路加及約翰的著作,陸續開始受「希臘主義」相關思想注入,同時使用「古希臘共同語」(Koine Greek)進行書寫。
  • 保羅到過古希臘哲學發源地,並與知識界人士有過廣泛接觸甚至爭論。
  • 保羅使用接近「阿提卡希臘語」(Attic Greek)書寫「新約全書」—「希伯來書」,而柏拉圖便使用此語言寫作。
  • 保羅在「新約全書」—「書信」中,浸透希臘秘密宗教儀式的語彙和表述方式。
  • 保羅在「新約全書」—「哥林多後書」中,呈現出某種理性主義思考,討論著不朽的問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man%E2%80%93Greek_war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man%E2%80%93Seleucid_wa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leucid_Dynastic_War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rian_War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