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並非圍繞著自己而運轉

Posted on

Posted in 短篇敘事

 

25725321848_aa064e61af_o

 

下班了,從辦公室的隔間中走出,偶爾回頭看看自己的位置,僅有狹窄的入口回到座位,以及周圍環繞著高過人眼的隔板。透過這樣的景象,常在內心裡自嘲,活像個處於幽暗密室裡,盡情壓榨腦力及心力的勞動者。在我近期的職場生涯裡,工作中常閒聊的對象,皆比我年長十歲以上;這沒有趨炎附勢的本意,卻更像是持續探究人生微妙意義的習性;肇因於事情意義的詮釋,在與我同年紀的同事身上絲毫不見蹤影,使得我能暢談的同年紀對象寥寥無幾;反而,讓我得以接觸較為年長的同事,能夠將他們經歷後所衍生的見解,納入自己的人生情境中,進行整合性的思考,並超越現在遙想未來可能的模樣。一如往常,一位常攀談的年長同事來到了座位旁,低下頭在我耳邊輕聲細語地說了:「你有沒有覺得在這世界上技術不值錢?」聽了之後,內心湧起許多看法;起身用手示意了一下,我們走出了辦公室。有時候高談闊論工作的個人想法,還是去到非關工作的地方,以免無心話落入有心人耳裡,有了借題發揮的無限空間。

來到了另一個較大的密閉空間,我起了個頭,道明自己天生務實的個性,其實完全與對方相同;並且以目前組織管理的方式,只適合發揮在工程技術上的細節。如此拉近彼此內心距離的坦誠,並非要表明我倆同病相憐的窘境,而是為了下面這些話的事前鋪陳。

我:「我們仔細想想,高階主管到後來皆會負責業務及銷售性質的職務,主要因為產品銷售的不確定性,需要耗費龐大的心力去面對;因此,常需要能隨時掌握全局,以利自己進行適當的決策。我們回到基礎工程這端,工程師專注於工程的細節,試圖讓最後的產品能如期誕生。倘若發揮想像力思考一下,雙方是不同性質的職務內容,而高階主管卻要掌握工程進度的內容;正因為如此,處於兩端工作性質的中階主管出現了!他們的工作技能必須橫跨業務及銷售與工程的領域,作為兩端訊息來往的溝通橋樑。適時彙整產品的定義,而後回頭尋求技術的組合應用,以符合對於產品的需求,並且最終導入大量生產,是其職務最為核心的內容。」

老同事:「所以,我們辛辛苦苦研發出的技術產品,就這樣被拿去拼湊且大賣,然後藉此邀功,這真的不是很公平!」

我:「技術研發很重要沒錯,但最後產品能賣出去更為重要!能夠使用既存的技術,拼湊出符合特定的應用,也算是創新的一環。所以,以整個產品發展的視野來看,我們會看到不同階層的人,他們各自存在的必要性,並且各自負責不同的職務內容,使得彼此的關係環環緊扣。」

我:「至於高階主管在實際利益分配時,為何獨厚中階主管們?我認為這是人性的偏誤!人們常會因爲某事由某人推動,並且進展相當順利,而由直覺判定此人的功勞豐碩;然而,仔細運用理性思考整個脈絡,便會發現其實是整個階層的運作得當,彼此搭配完善所造就。然而,當事情推動不順遂,由於中階主管並無深入解決核心技術的能力,此時低階工程人員便暴露出來。簡而言之,產品推動順利,中階主管領功受表揚;而產品推動不順利,底層工程師領罰受責難。此偏差肇因於整個組織文化的直覺性作為,我認為必須用一套理性研擬的管理制度克服,但目前組織並未在此面向處理好,導致於這種奇異且廣泛的現象存在。」

過往的學校及家庭教育,長期栽種了「只要努力做事,便有回報」的想法,進入了我們的心中;卻沒有教導如何觀察及思考做事當下的局勢,明瞭自己所處的位置,使得我們能夠順應時勢來調整步伐,並進一步努力達成心中所想的目標。這樣有前提的想法照單全收後,造就心中一股頑固且堅定的信念;然而,來到現實的環境中,卻看見不符合自己世界觀的情事發生,而開始變得憤憤不平、憤世忌俗,殊不知這其實才是真正世界的樣貌。有時候,看不慣眼前的事情,其實有可能不全是事情有問題,而更可能是自己看待事情慣用的角度,與真正世界的發展脫軌了。這部分的修煉,必須要在兩個面向保持敏銳:外在事情的發展、內在情緒的起伏,才能在接收外在資訊並觸發內在情緒後,開始透過理性思考的方式,一整個重新回顧自己既有的信念,並勇敢質疑「外在世界」及「內在觀念」,最終修繕出符合世界運作的關鍵信念。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