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年拉婓爾所繪雅典學院
「古典時代」起始於「希臘黑暗時代」(Greek Dark Ages)—西元前11世紀「邁錫尼文明」滅亡至西元前9世紀第一個「城邦」建立之間的時期—之後,終止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荷馬史詩」正描繪「希臘黑暗時代」過渡至「城邦興起」的情境,將此後誕生的新文化嫁接在舊文化上。
一、西元前11世紀—前146年:「古希臘文明」存滅時期。
- 西元前11世紀—前9世紀:「希臘黑暗時代」存滅時期。西元前11世紀,「邁錫尼文明」滅亡;西元前9世紀,希臘地區第一個「城邦」建立。
- 西元前499–前404年:「伯里克里斯時代」存滅時期,政治家、演說家及將軍「伯里克里斯」,全力扶植文學藝術發展,使得雅典進入黃金時代,而「古希臘文明」達到全盛時期。西元前499—前449年,「波希戰爭」;西元前431—前404年,「伯羅奔尼撒戰爭」。
- 西元前323—前146年:「希臘化時代」存滅時期,「古希臘文明」主宰整個地中海東部沿岸。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西元前146年,希臘地區被「羅馬共和國」征服。
-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前399年)、「柏拉圖」(西元前429—前347年)及「亞里斯多德」(西元前384—前322年),三者誕生及活躍於「伯里克里斯時代」至「希臘化時代」開端之際。
二、西元前509—前27年:「羅馬共和國」又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PQR)」存滅時期。
三、西元前27—395年:「羅馬帝國」存滅時期,後期分裂為「東羅馬帝國」(西元395—1453年)及「西羅馬帝國」(西元395—476年)。
- 統一政體的「羅馬帝國」於西元286年實行東西分治,但主流觀點認為西元395年,最後一位統治「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才標誌著「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的開始。
- 西元313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承認「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內的合法地位。
- 西元380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三位一體的「基督教」為正統,並為「羅馬帝國」國教。
四、西元395—1453年:「東羅馬帝國」存滅時期。當時仍舊自稱為「羅馬帝國」,且人民自認為羅馬人,而後世學者普遍稱為「拜占庭帝國」。
- 西元1453年:「鄂圖曼帝國」(西元1299—1923年)攻陷首都君士坦丁堡後,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巷戰中殉國,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五、西元395—476年:「西羅馬帝國」存滅時期。
- 西元476年:日耳曼裔將領控制義大利全境,導致僅擁立一年的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被迫退位,西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過渡階段:古典時代至中世紀前期》
- 西元370—774年:「民族大遷徙」(Migration Period)時期,亦被「羅馬帝國」稱為「蠻族入侵」(Barbarian Invasions),可能是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關鍵因素或其結果。影響由「古典時代」後期延續至「中世紀」前期,往後也關鍵地形塑「中世紀」的歐洲文化。「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遷徙造就許多「後羅馬王國」或「野蠻王國」,最終皆輾轉滅亡,形成「法蘭克王國」、「東羅馬帝國」及「阿拉伯帝國」一統歐陸局勢,而「威塞克斯王國」一統大不列顛島局勢。
- 西元370年:「匈人」開始取道「東歐大草原」(Pontic–Caspian Steppe)入侵歐洲,造成「日耳曼人」及「斯拉夫人」向西、南進入「羅馬帝國」境內。據目前考古資料顯示,「匈人」及「嚈噠人」並非一般人熟知的「匈奴人」(Xiongnu),但可能是與其他人種的混合體。
- 「歐亞草原」(Eurasian Steppe)東側強大的「柔然汗國」(Rouran Khaganate)(西元330—555年)崛起,由隸屬於「蒙古語系」(Mongolic languages)民族—「蒙古人」(Mongols)組成。
- 「歐亞草原」(Eurasian Steppe)中部的「阿爾泰地區」(Altai region)氣候變遷,使得分佈於中亞隸屬於「突厥語系」(Turkic languages)民族—「嚈噠人」(Hephthalites)亦稱為「白匈人」向南遷徙,並且建立「嚈噠帝國」(Imperial Hephthalites)(西元440—560年)。
歐亞草原示意圖
西元500年柔然可汗國核心版圖(佔據歐亞草原東側)
西元500年嚈噠帝國極盛時期版圖(佔據歐亞草原中部南側的中亞地區)
- 上述兩因素,可能造成當時分佈於中亞、高加索及東歐等地區的「突厥語系」(Turkic languages)民族—「匈人」(Huns)西遷,並且進一步建立「匈人帝國」(Hunnic Empire)(西元370—469年),同時持續西進騷擾「羅馬帝國」邊境,對原來生存於此的「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Germanic languages)民族造成生存上的壓迫。
西元448—450年匈人帝國極盛時期版圖(佔據東歐草原、東歐地區直至羅馬帝國邊境)
- 發源地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南部、「日德蘭半島」(Jutland)及現今德國北部的「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Germanic languages)民族—「法蘭克人」(Franks)、「歌德人」(Goths)、「斯維比人」(Suebi)、「汪達爾人」(Vandals)、「倫巴底人」(Lombards)、「勃根地人」(Burgundians)、「弗里西人」(Frisians)、「格皮德人」(Gepids)、「魯吉人」(Rugii)、「阿勒曼人」(Alamanni)、「圖林根人」(Thuringians)、「盎格魯人」(Angles)、「薩克遜人」(Saxons)及「朱特人」(Jutes)等等,以及發源於現今波蘭東南部的「印歐語系/斯拉夫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Slavic languages)民族—「斯拉夫人」(Slavs),生活空間遭受其擠壓,而被迫向西及向南遷徙,進入「羅馬帝國」境內,而其中「盎格魯人」、「薩克遜人」及「朱特人」進入「大不列顛島」,其餘則進入廣大的歐陸。
西元2—5世紀民族大遷徙路線圖
- 西元382年:「法蘭克人」被獲准進入「羅馬帝國」定居。
- 西元409—585年:「斯維比人」於現今西班牙西部建立「斯維比王國」(Kingdom of the Suebi),直至被「西哥德王國」滅亡而成為其一個行省。
- 西元411—534年:「勃根地人」於現今法國高盧地區建立「勃根地王國」(Kingdom of the Burgundians),直至被「法蘭克王國」滅亡而納入其疆域。
- 西元418—720年:「西哥德人」於「伊比利半島」一帶建立「西哥德王國」(Kingdom of the Visigoths),直至被「阿拉伯帝國」(西元632—1258年)滅亡而納入其疆域,而部分納入「法蘭克王國」疆域。
- 西元718—1492年:「伊比利半島」北部殘存的天主教各國展開「再征服運動」,與南部伊斯蘭教政權進行長期對抗,最終戰勝而收復失土,開啟了「葡萄牙王國」(西元1139—1919年)及「西班牙王國」(西元1492—1898年),亦加強了兩國天主共在的強烈宗教使命感,成為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的動力之一。
- 西元435—534年:「汪達爾人」於現今北非「突尼西斯」一帶建立「汪達爾王國」(Kingdom of the Vandals),直至被「東羅馬帝國」所滅亡而納入其疆域。
- 西元454—567年:「格皮德人」於現今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地區一帶建立「格皮德王國」(Kingdom of the Gepids),其為「匈人帝國」分裂出來最重要且最持久的王國之一,直至被「倫巴底人」及「阿瓦爾人」所滅,隔年大部分人隨同「倫巴底人」征服義大利。
- 西元457—486年:「西羅馬帝國」中殘餘的軍事將領成立「蘇瓦松王國」(Kingdom of Soissons),其被視為「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所殘餘的王國,直至被「法蘭克王國」滅亡而納入其疆域。西元476年,時值最後一任國王「西亞格里烏斯」(Syagrius)進行統治(Realm of Syagrius),其曾為「西羅馬帝國」的將軍。
- 西元467—487年:「魯吉人」於現今奧地利一帶建立「魯吉王國」(Kingdom of the Rugii),直至被「奧多亞塞王國」滅亡而納入其疆域。
- 西元476—493年:「西羅馬帝國」義大利的日耳曼裔將領「奧多亞塞」(Odoacer),廢黜了末位兒童皇帝「羅穆盧斯.奧古斯都魯」(Romulus Augustulus),並且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在羅馬元老院的支持下,實質統治著亞平寧半島的疆域,並且成為「奧多亞塞王國」(Kingdom of Odoacer)的「義大利國王」,直至被「東哥德王國」所滅亡而納入其疆域。
- 西元476—480年:「西羅馬帝國」末位皇帝「羅穆盧斯.奧古斯都魯」(Romulus Augustulus)於義大利取代「朱利葉斯.尼波斯」(Julius Nepos)掌權後,使其撤退至「達爾馬提亞行省」(Dalmatia Province),並且在「東羅馬帝國」的承認下,持續聲稱自己為合法的「西羅馬帝國皇帝」進行統治(Realm of Nepos),直至四年後欲遠征義大利時被暗殺。
- 西元481—843年:「法蘭克人」於現今法國及德國一帶建立起「法蘭克王國」,逐漸合併「蠻族入侵」後,歐陸上所建立的許多王國,直至分裂形成「法蘭西王國」(西元987—1792年)及「神聖羅馬帝國」(西元962—1024年)(領土包含「亞平寧半島」絕大多數地區,同時延續「義大利王國」稱號,直至「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 西元493—553年:「東哥德人」於現今義大利一帶建立「東哥德王國」(Kingdom of the Ostrogoths),直至被「東羅馬帝國」所滅亡而納入其疆域。
- 西元568—774年:「倫巴底人」在「東哥德王國」滅亡後,於現今義大利一帶建立「倫巴底王國」(Kingdom of the Lombards),直至被「法蘭克王國」所滅亡而形成「義大利王國」(西元774—962年)。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野蠻王國分佈圖,由圖中可知紅色字體為西羅馬帝國的殘餘勢力,皆被野蠻人或其建立的王國所圍繞。佔據歐陸上東北區域的「法蘭克人」(Franks)、「阿勒曼人」(Alamanni)、「弗里西人」(Frisians)、「朱特人」(Jutes)、「盎格魯人」(Angles)、「薩克遜人」(Saxons)、「丹麥人」(Danes)及「圖林根人」(Thuringians)尚未建立王國,而佔據大不列顛島上東南區域的「朱特人」(Jutes)、「盎格魯人」(Angles)、「薩克遜人」(Saxons)亦是如此。
- 5世紀—西元927年:「盎格魯—薩克遜人」於現今英格蘭一帶,建立起逐漸代表性的七大王國,標誌著進入「七國時代」,直至其中的「威塞克斯王國」統一各國,建立起代表性的「英格蘭王國」(西元927—1702年)。
- 西元431年:基督教會分裂出「東方亞述教會」。
- 西元451年:基督教會再分裂出「東方正統教會」及「迦克墩教會」。
《過渡階段:古典時代至中世紀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