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心態原理」讀後感想

Posted on

Posted in 書籍讀後感想, 經濟|金融|投資, 資料閱讀

 

zoom_big_69041
 

想像一個人欲透過財務擴張,擴大其中資金的流入,而投資便是其中一種方式。不管任何形式的投資,一定牽涉到以下的過程:人面對接觸到的資訊,透過彙整資訊以利思考,接著進行最後的決策,將資金投入最後決定的投資標的。顯而易見的,資訊透過感官進入人的大腦,藉由腦神經傳遞間的《電流》及《化學》形式,承載著內部的決策資訊,促進大腦相關區域的運作,得以生成最終的決策,並驅動肢體行動。內部決策的過程,各式各樣的人皆不同,卻可以透過「科學」的方式,予以歸納出《共通法則》,形成如下分門別類的學問。在過往的年代裡,科學尚未如現下先進,無法得知大腦的運作,學者僅能透過接觸人類群體,敏銳地觀察言語的內涵,最終推理及歸納出《心理法則》,分門別類歸屬為「心理科學」。特地營造不同的情境,觀察不同群體間的行為差異性,以此推理及歸納出《行為法則》,分門別類歸屬為「行為科學」。現今科學的驚人發展,檢視大腦活動的高端儀器已然問世,有別於營造不同的情境,僅觀察不同群體間的行為,觀察大腦區域及神經的運作已確定可行;透過儀器顯示的結果,得以針對不同情境下,歸納出大腦各區域的主要功能,大腦神經物質的屬性,以及它們如何協同運作,分門別類歸屬為「腦神經科學」。「心理科學」及「腦神經科學」描述著人體《想法》的內部運作,前者基於《抽象機制》解釋,後者基於《實體機制》解釋,兩者偶有相互對照性;「行為科學」描述著人體《想法》的外部運作,相對於理性結果而言,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偏誤」。《交易心態原理》此書,便是以此三門學問—「心理科學」、「腦神經科學」、「行為科學」為探討的框架,聚焦一個人身處於各種投資交易的情境下,在接收資訊後的決策過程中,如何在「心理」及「腦神經」層面受影響,進而在「行為」層面上,造成有別於理性結果的「偏誤」;從這樣的觀點來思考,著重在兩項事實:

一、人決策後皆存在著「偏誤」的行為,而此行為又進一步影響著投資市場。

二、「偏誤」行為根植於「心理」層面的潛意識,以及「腦神經」層面的古老演化,於是非常困難予以完全矯正。

正也因此,倘若透過各種方法,置身於投資市場之外,並《大量減緩》其資訊引發自身的「偏誤」行為,將能透過參與投資市場《應有理性結果》(基本面)與《實際偏誤結果》(情緒面)間的落差,進而取得可能的獲利。本書從大腦不懂交易開始,進入核心探討各種「心理」及「腦神經」機制,如何在實際交易中影響人們,最後提出實用的方法,以有效減緩「偏誤」行為,謀求交易上的持盈保泰,一整個過程的詳細探討,非常值得讀者一看。

鍛鍊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如何思考」為初期階段,指的是一個人建構《思考脈絡》,以利於進行《聯想式》的思考;「思考如何思考」指的是後期階段,指的是一個人建構《思考框架》,以利於檢視《脈絡式》的思考。《交易心態原理》隸屬於思考後期階段的讀本,教導投資人建構框架,檢視決策中的思考脈絡,得以在參雜大量「偏誤」行為的投資市場中,盡可能降低自身的「偏誤」行為,以獲得自身可控制下的獲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