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急轉彎」觀後感想

Posted on

Posted in 電影賞析

 

MV5BNjZkOTI3ODktNGI3NC00MTQ3LTg0NTktZDc0ZjAyOTI5NGEwXkEyXkFqcGdeQXVyMjExMzI0OTg@__V1_

 

人生中的「花火」(Sparkle)與「目的」(Purpose),這兩個慣常接觸到的詞彙,在生活中總是不經意地提及並帶過,卻在此部電影即將進入尾聲之際,向觀影者拋出質詢兩者細微關係的震撼彈;還未來得及充分釐清之下,來到此處的轉折劇情,透過主角開始回憶先前情節的點滴,一幕幕地橋接而形成詮釋生活的哲學之路。在悠揚爵士樂的片尾曲響起直至落幕,我透過來來回回的踱步,並不時佇立於窗前凝視著街景,陷入了攸關劇情及兩者關係最為深沉的思考狀態;待我回過神來透過白板上自繪的簡單示意圖,並且不時回想起各片段的劇情以進行思維上的串接,也才終於體會到此部電影傳達「人生真理」上的用心。

主角賈德納經歷一場意外,在靈魂世界遊蕩又陰錯陽差之下,由22號靈魂進入自己的身軀,而自己的靈魂進入小貓身軀重返人間。雖然這段靈魂誤入身軀的經歷,在當下的他看來十分荒謬,卻意外透視了他人如何生活的機會,撼動了自己再次投胎後,堅持人生「花火」的發展。22號靈魂藉由自己的身軀,如鬧劇般一遊人間,卻意外在其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花火」,其與賈德納的靈魂再次被抓回靈魂世界後,賈德納卻以瞧不起的口吻,嘲諷22號靈魂只不過是藉由自己的身軀,才能找尋到那微不足道的「花火」,況且那根本不是「目的」;在此處很明顯地看到賈德納執著於「花火」等同於「目的」的觀念;22號靈魂在不多想之下,將好不容易找尋到「花火」而獲得的地球通行證,心不甘情不願地給了賈德納,而自己卻因此陷入沒有「目的」的執念,進入成魔的狀態。賈德納拿到地球通行證後,一如預期回到自己的身軀,參與了夢寐以求的爵士樂團演出,那是過往引領期盼的成就高原,卻在演出後回歸簡易的樸實感受,這是他事前怎麼也想不到的情況,而一連串「人生真理」的激盪,便在此刻自動展延開來。

眼前自己景仰許久的桃樂絲,得知其心情上的變化時,道出了小魚與老魚對話的故事,其實就是明確地表達出,人們總是將人生的「目的」置放於「生活」之外,以為達到後就能有別於生活的一切,以此獲得豐厚的情感回報;然而,事實卻是達到「目的」後的感受,早已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也同時間接暗喻設立的「目的」應該以「生活」為軸心。賈德納以投注在爵士鋼琴演奏為「花火」,並以能與桃樂絲共同演奏為「目的」,達成後換來卻是生活中便能獲得的平實感受,最終因為不如預期的持續高昂,難免回歸某程度的失落感。生活依舊持續前行,回到住處後的賈德納,從口袋中拿出22號靈魂錯置時,從生活中各個看似簡單的愉悅經歷中,所蒐集到各類再平常不過的物品,這讓對於彈奏鋼琴充滿無比熱誠並以此自豪,甚至認定「花火」必然是某種崇高作為的賈德納,開始在彈奏鋼琴中,留下了頓悟的眼淚,原來「花火」同樣不必自外於生活,反而來自於生活其中。

猶如22號靈魂喜愛品嚐披薩及棒棒糖,並且呆坐在門廊階梯上,抬頭欣賞著晴朗天空中,自大樹飄落的片片落葉,甚至在地鐵中聆聽街頭藝人獨奏時的動人演唱,這些憑藉自身感官體悟出生活點滴的美好,便足以代表著一個人的「花火」,而不必然是技巧高超的鋼琴演奏,或是任何鞏固社會地位的專業能力。賈德納意識到「花火」與「目的」其實簡單純粹來自於「生活」,更回想起轉世前宇宙能者的闡述,道出兩者根本上不同的事實—前者牽涉到人生事物的「熱情」(Passion),後者攸關於人生發展的「意義」(Meaning)。賈德納在內心世界裡回顧這一切,再對照自我執著的一切,清楚地認知到22號靈魂才是對的,即使無法清楚界定出人生的「目的」,隨時以嶄新的視野看待日常生活,並且用心地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也就看似足夠了。深刻明瞭這一切的賈德納,在心流的演奏過程中,再次來到了靈魂聚集所,經過一番的折騰將執著於沒有「目的」的22號靈魂,自成魔的狀態中拯救出來。許多先賢開導下桀驁不馴的22號靈魂,誤打誤撞地透過賈德納的身軀,輾轉於人世間發現「花火」,這段賈德納靈魂附著於貓的軀體,並且與之緊密相隨的經歷中,最終在刻意的回想之下,反而深刻地啟發了靈魂重回身軀的自己,使得賈德納將地球通行證,歸還給自認為真正擁有「花火」的22號靈魂,同時在其歡送下,一躍而下前往地球投胎的路上。

深刻理解人生中的「花火」與「目的」來自於生活,甚至兩者並不相同,更以此身體實際力行的角色,個人認為就屬劇中理髮師老戴莫屬。老戴訴說著過往夢想著成為一名獸醫,最終卻因為家境不寬裕,進而放棄轉往如今理髮師一途;面對22號靈魂是否懊惱的詢問,老戴發自內心表示不會,更道出因為透過理髮師一職,可以從客人口中聽見看待生活的不同觀點,而充滿了無比的熱情。從老戴的言談舉止中,讓人看見錨定於生活所展現的「花火」,即使「目的」不如當初所預期,同樣能夠持續展現出來,可以說「目的」早已轉向但「花火」依舊。另一位值得一提的便是薩克斯風演奏者桃樂絲,她深知以「生活」為軸心來平靜地看待「花火」與「目的」的真理,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人生所需的一切,並以此點醒陷入困惑的賈德納,同時也點醒許多觀賞者。透過劇中非主角的言行,主軸般地凸顯出人生真理後,更透過劇中遊蕩於陰暗區域的黑色怪物,點醒了脫離「生活」閃耀著「花火」,並試圖達到自外於生活的「目的」,將會在萬般執著之下,進入成魔的狀態;即使於生活中閃耀著「花火」,若如同當初22號靈魂一樣,萬般執著於找尋出「目的」,同樣也會落得同樣的下場。

經過一連串劇情的安排,主角賈德納關於人生的想法,其實如同觀賞者的普羅人生,反應出自外於生活的「花火」,只為了追尋自認不同於生活的「目的」,更以此幻想著將會獲得不同於生活中的感受;然而,事實卻是生活中的一切,才是人們最重要的心理根基,必須時時地用心關切,並從其中的純粹衍生出「花火」,更能以自己對於生活的意義詮釋,進一步尋找出屬於自己的「目的」。此部電影其實暗中拋出一個十足的哲學議題—人生中只有「花火」而沒有「目的」會如何嗎?個人深信這十分值得進行探討,透過詳細地探究,說不定又會撥開人生的另一團迷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